《肩锁关节脱位》PPT课件
肩锁关节脱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王家梁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与 功能 损伤机制 损伤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壮年. 发生率占全身关节脱位3.2%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与 功能
1 肩锁关节的构成
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及锁骨外侧的关节面.
损伤机制
肩锁韧带, 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
解剖 与 功能 损伤机制 损伤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 及X线基本可诊断
注:如普通正位片无法确定, 可作双肩应力位X线检查进 一步明确。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与 功 能 损伤机制 损伤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Ⅰ、Ⅱ型损伤
手术治疗(术式共30多种):①Ⅲ~Ⅵ 型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同时断裂引起 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Ⅱ型经闭合复 位无法获得满意对位,或复位后无法 用外固定维持其确实对位者;②小儿 靠近肩锁关节的锁骨外端骨折时常合 并喙锁韧带断裂,骨折端明显移位者。
手术方案
•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喙锁韧带缝合术(Phe mister法) 以克氏针交叉固定肩锁关节,维持位置,同时缝 合、修复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使肩锁关节解剖 复位。
• 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钢板钩插入位置应位于肩峰后下方,并贴于骨皮质,这样可避免损伤肩峰下滑囊且不易滑 钩。
问题所在:病人术后肩痛及肩关节僵硬,术后肩活动受限,不同程度的肩峰撞击,另外有锁骨 骨吸收,围内植物周围骨折。锁骨钩钢板一般应在肩关节运动恢复至前臂可完全举过头前 ,即术后8~l2周时取出。然而,过早的取出钢板则有复位丢失的危险
• 切开复位、喙锁间加压螺钉内固定和喙锁韧带缝合术(Bosworth法)
使用加压螺钉自锁骨向喙突体部垂直加压固定,同时做喙锁韧带缝合固定,使肩锁关节解 剖复位。
•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重建喙锁韧带术(Henry法 )
用克氏针固定肩锁关节复位后的位置,采用阔筋 膜重建喙锁韧带。
(阔筋膜随时间推延易出现退变导致松弛,失去固 定作用,手术操作较复杂,未广泛采用)
• 微创技术:小切口下 打入带有人工韧带的锚钉,利用人工韧带将锁骨与喙突捆绑-重建喙 锁韧带。
治疗效果分级(Karlsson标准)
• 优:无痛,上肢肌力正常,肩关节活动正常,X片示肩锁关节间隙≤4mm; • 良:肩部微痛,上肢肌力≥4级,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片示关节间隙≤7mm; • 差:肩痛或夜间痛,肌力≤3级,关节活动受限,X片示关节间隙≥8mm;
•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要考虑如下几个原则:1.肩锁关节达到 精确复位,恢复锁骨外侧端关节表面的垂直与水平稳定; 2.修复或者使用自体(局部的或远处的)/异体韧带替代 撕脱的韧带,尽可能达到原有的生物力学形态;3. 在损 伤的韧带牢固愈合之前,复位及重建的韧带必须有足够的 稳定性,以免再移位;4.一旦修复或重建的韧带牢固愈合 ,坚强的内植物或暂时性的稳定装置应该即刻移去,不然 会断裂,松动或产生肩关节僵硬。
肩锁关节脱位
Ⅰ型:肩锁韧带部分损伤,
肩锁韧带保持完整,肩锁关节 稳定.
肩锁关节脱位
Ⅱ型:肩锁韧带完全损伤,
肩锁关节发生水平方向前后 不稳定,垂直方向稳定
肩锁关节脱位
Ⅲ型:肩锁韧带与喙锁韧
带均受损伤,肩锁关节发 生脱位,锁骨外端翘起。
肩锁关节脱位
Ⅳ型:肩锁关节及喙锁韧带完全
断裂,锁骨外端向后方移位穿入
治疗
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
• 向上的牵拉力:胸锁乳突肌作用于锁骨;向下的牵拉力:上肢重力、喙肱肌、肱二头 肌和胸小肌附着于喙突,将肩胛骨拉向前下,造成锁骨向上后移位和肩锁关节分离
肩锁关节脱位
TOSSY分型
解剖 与 功能 损伤机制
Ⅰ型:肩锁韧带部分损伤,肩锁韧带保 持完整,肩锁关节稳定. Ⅱ型:肩锁韧带完全损伤,肩锁关节发 生水平方向前后不稳定,垂直方向稳定
损伤分类 临床表现
斜方肌和三角肌的腱性部分。
2 肩锁关节的活动
诊
断
轴向的旋前与旋后活动。
外展和内收活动。
治疗
钟摆样运动。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与 功能 损伤机制
直接暴力
肩外侧直接着地,造成肩锁韧带,喙锁韧带 损伤。严重时造成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处肌 纤维破裂.
损伤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间接暴力
上肢伸展位摔倒,手部着地,外力传导, 肩胛骨上移牵拉损伤肩锁韧带.
保守治疗
Ⅰ型损伤:局部使用冰袋,上肢用颈腕吊带7~10d。 Ⅱ型损伤:①压力法:用绷带自肘部 环绕到肩锁处,用力扎紧,用压力克服半脱位情况,
然后用肩锁关节固定带固定3~6w;②不处理半脱位,仅用颈腕吊带14d,早期锻炼,不 举重物6~8w。
肩锁关节固定带固定方法
手术治疗(内固定技术)
• 手术时机:一般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韧带修补或重 建和喙突锁骨间内固定、韧带修复或重建1~2w内效果较好 ,锁骨外端切除与动力肌肉移位属晚期手术。
感谢下 载
到斜方肌内
━━锁骨后脱
位
肩锁关节脱位
Ⅴ型:严重的Ⅴ型损伤,锁
骨外端翘起位于颈部皮下。
肩锁关节脱位
Ⅵ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锁骨外
端向下移位至肩峰下或喙突下,发 生于上臂极度外展,外旋位。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与 功能 损伤机制 损伤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局部有肿胀,疼痛 根据分类表现有所不同
肩锁关节脱位
损伤分带与喙锁韧带均受损伤, 肩锁关节发生脱位,锁骨外端翘起。
Ⅳ型:肩锁关节及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锁骨外端向后方移位穿入到斜方肌内 Ⅴ━型━:锁严骨重后的脱Ⅴ位型损伤,锁骨外端翘起位于颈
治
疗
Ⅵ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锁骨外端向 下移位至肩峰下或喙突下,发生于上臂
极度外展,外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