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往有分寸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二.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正常和有分寸地和异性同学交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有分寸进行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
教学难点: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提高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一般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我们明白了只有积极与同学交往,妥善处理友谊问题,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男女同学如何开展交往,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友谊,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讲授新课:一、让我们荡起双桨1、我的风采展示运动场上本班男女生各自拼搏的情景及集体项目,让学生感觉班级荣誉的获得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2、哑剧表演〈一根针、一颗钉〉情景:在初二的劳动课上,大男的衣服刮破了,需要用针缝一下。
大男极不熟练的穿针,不小心扎了手。
小女的凳脚松了,需要钉个钉子。
小女笨拙的用榔头敲打,不小心打在了手上。
唉,他们两个无奈的摇了摇头。
问:小女和大男该怎么办呢?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男女生因性别角色的原因,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一面。
3、王婆卖瓜男女同学轮流各自说说优点,要求实事求是、流利、不重复、有秩序。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对方的优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和谐相处。
4、实话实说要求学生明确男女生应怎样进行交往。
(1)分析两种极端的交往方式。
a.鸿沟式交往:男女生井水不犯河水,用“那帮男生”、“那帮女生”称呼对方。
(男女生交往应互相尊重)小雅从不敢和男生说话,不可避免时非得叫其她女同学帮忙。
(男女生交往应落落大方)b.过分亲密式交往:小利和大伟经常避开其他同学单独交往,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男女生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1.体会青春滋味一天,小利终于收到大伟的一封信,说出了小利想说但一直不敢说又盼着大伟说的话。
问:他们互相喜欢是不是一种错?他们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吗?(1)请每组分别从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和评价,对他们学业的影响,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理性的分析)(2)看、说、尝。
展示一些生的香蕉、芒果、杏子要求学生描绘其外观,并邀请几位同学尝一尝后说出其味道。
(感性的认识)(3)总结:青春的滋味有时就象这些未成熟的水果,过早的去尝试,我们感受到的只能是涩味。
欣赏:把我连同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
(学会等待、学会冷处理) 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的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
(学会拒绝)2.防身有招术当我们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1、诗经云:谦谦君子,大家闺秀。
——我们要保持庄重2、面对异性的邀请,我们要保持警惕。
3、受到异性的侵害,我们要沉着应对,机智求救。
社会大课堂【主题说明】诱惑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方面,它给学生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它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抗诱惑的能力,使之变得更加坚定。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觉或不自觉的关注,助长了孩子们娇生惯养的习气。
面对身边的各种诱惑,大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增强拒绝诱惑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顽强意志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情感目标:增强拒绝诱惑的自觉性,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3、行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课前准备】PPT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教师解读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紧挨着的两条件可以多媒体呈现一个男孩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作业房隔壁小朋友正在玩电脑游戏,游戏声引出本课的主观察很大,传到了写作业的男孩书房里。
内容,激发学(热身暖心问:如果你遇到类似的诱惑,会有什分钟的学习兴趣反应、鼓励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本课课题活动一:你怎么根据教材中的活动一设置情境让学你怎么看对小强的行为提问表演对你来说,最难抵抗的诱惑是什么、请学生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当你对某事物有欲望时它对你来说便成了诱惑。
在我们的学、学生分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诱惑,我们要通过正反两个交流时,教小强一样正确认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例引导学生懂培养自控能力应该拒绝不良活动活动二:小丽的烦惑,培养学生(体验分享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中活动二的内容惑觉抵制不良诱、本环节小组讨论:你是否赞同小丽的行为?的能力分钟什么?你会给小丽哪些建议2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馈将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归纳并黑板上板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教师总结:冲动。
抵制不良诱惑,就是要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的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情、小组交流讨论:面对不良诱惑,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身抵制诱惑的法,教师提炼后在黑板上板书1归纳出抵御不、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诱惑的方法。
分享会遇到许多诱惑,美好的诱惑能激励础上进行(总结提升养自制能们去追寻、去奋斗,不良的诱惑会腐2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成为诱惑的奴隶分钟时在诱惑面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1的需要,满足那些合理的需要,抵抗些不合理的需要,认清不良诱惑带来危害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控能力(有条件可用教师讲述心理学实。
提问:如果你媒体出示:糖果试验实验中的小孩,你会怎么做?这个糖实验给你哪些启示拓展强化学生对抵、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诱惑,培养自分钟、心理引导:试验表明,人在童年时伸控制能力的重的一个小小行为,会慢慢演变为人在方面面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一部分。
在一生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成就,都决于人的自我控制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抗拒诱惑的自制力是否有一定增强。
【练习题】1、我受到过的诱惑,带给我的影响是。
2、我成功抵制的诱惑是,我是这样做的_________【教学参考素材】测测你的自控能力 ) l)寒冷的冬天,你每天都能按时起床吗?(( ) 2)你会经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吗?(( ) 3)你总是提前花完一周的零花钱吗?(( ) 4)正做作业时,朋友叫你去玩,你会去吗?(( ) (5)你能完成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吗?( ) (6)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你能认真学习吗?( ) )老师在讲课,但你还有一本小说未看完,你会聚精会神地听课吗?((7 )(8)“这是最后一次了。
”这是你常用的口头语吗?( ) 9()期末,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这时电视台播出你喜欢的电视剧,你会看吗?( ))当你心情烦躁,啥事也懒得做时,还能坚持把当天的事情完成吗?((10分的同学,自制能力较强;总分0分。
说明:总分在0-5选择“是”得1分,“否”得在6-10分的同学,易于向诱惑屈服,自控能力有待提高。
要加油哦!你是多少分呢?【心理学背景知识】一、延迟满足能否为更延迟满足是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也是儿童社会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不仅是儿童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是儿童由幼稚积极的人格因素,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在未来发展倾向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二、经典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儿童爱吃的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研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子,拉自己的辫子,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有话好好说【主题说明】情绪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发展,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水平。
当代心理学将情绪界定为以生理唤醒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现象。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生理状态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认知评价结果。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其诱发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往往不受主体支配和控制,由此导致的结果则呈现出明显的好坏与优劣。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对情绪状态的识别能力、对情绪表达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情绪产生的因果推理能力)处于平缓而渐进的发展阶段,不同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尚未达到成熟水平。
对小学生情绪引导的心理健康课显得尤为必要。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媒介,指导学生找到调节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随着活动与情境的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学会甄别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接纳自己暂时的消极情绪,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