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瑕国酌适罔性分析
一胡海龙江西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但由于其
是建立在资本自由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因而
其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证研究中并未得到太多的支持。
本文首先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制
度改革后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
析。
得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立的结论。
:。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s l l i bo r利率
一、利率平价理论文献综述
所谓利牢_甲价理论,就是揭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第一个研究远期外汇理论的是德
国经济学家沃尔塞.劳兹。
1889年,劳兹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
交易时考虑到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
英国经
济学家凯恩斯在1923年在其著作《论货币改革》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
汇率之『日】的关系,即利率平价理论。
亦称远期汇率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
保罗.艾因齐格于1937年出版了《远期外汇理论》一书,第一次清楚地
表述出了利率平价思想,他的利率平价动态理论是对凯恩斯及凯恩斯以
前利率平价理论的综合和发展,他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为现代利率平价
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现代远期汇率定价是建立在抵补利率平
价理论和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基础之上的。
国内对利率平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检验利率平价在我国是
否成立及其原因。
张萍(1996)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
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利率平价在中国较难适用,其主要原因
是南于资本流动限制、汇率形成及预期机制缺乏效率,其把交易
成本引入到模型中,提出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
易纲和范敏(1997)
认为适用于中包的利率平价是:汇率变动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加上一个摩擦系数。
随着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的方向迈进.摩擦j
系数的绝对值应该越来越小,利率平价的预测力会越柬越强。
张
听和朱睿民(1999)对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条件的模
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
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F,利率变化对未来汇率的影响仍将旱现与
基本模型不同的结果。
薛宏立(2002)将制度摩擦系数和交易成
本引入利率平价模型,他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
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制度摩擦系数将趋近于零,此时利
率平价理论将是远期外汇市场上汇率定价和汇率预测的最好工
具。
熊原维(2004)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外部环
境,即资本流动管制和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使得利率甲价的
中性区间增大,随着利率平价成立的条件在我国逐渐具备.利率
平价理论将在我国更加具有实用性。
郊春梅和肖琼(2006)、苟玉
根(2007)等认为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有限性、外汇市场缺乏效
率和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利率平价在中国表现失灵,可以考虑引
入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
江春、刘春
华(2007)从新制度的角度对利率平价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深层
次制度等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较低,但随着我
圜B U S i neSS
ch{na (2009年第4期)
:l006.7833(2009)04_055_01
国产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
的逐步实现,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正逐步优化。
曾建华、李
博(2008)利用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
为时变的风险溢价是无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的原因,得出汇
率波动在短期内主要受资本市场影响,中期主要受控于货币政策
所造成的利率波动以及长期只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结论。
二、我国现阶段的利率平价理论实证检验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假设投资者风险中性,并且在资本自由
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一价定律在外汇市场成立,两国间
汇率远期的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即:(f—e)/e=卜i+,
其中f为远期汇率,e为即期汇率,f和e均为直接标价法,i为本
国利率,i.为外国利率。
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取
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s}l i bor利率的推出,我国利率市
场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利率平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已经基
本具备。
因而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09年3月9日人民
币兑美元的即期和远期汇率,3个月期的美元l i bor利率作为外国
利率,3个月期的shi bor利率作为国内利率,来对抛补利率平价理
论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情况进行检验。
令汇差P=(,一P),P,利差出=(f一,抑门2,由于本文选取3个
月期限进行检验,所以m在本文中为3。
用E vi ew s5.O对对汇差和
利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同归方程为:
p=O.332007△f
方程的拟合系数月2为0.6l,说明汇差的变动其中61%可以用
利差来解释:同时回归系数O.332007为正,与理论相符,表明国
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1个百分点,那么人民币远期面临贬值约0.33
个百分点。
三、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向前推进,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利率甲价理论在现阶段的我国已经基本成立
的观点,这表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初具成效。
参考文献:
【l】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经济研究.1996(10):34-43.
【2】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经济研究.1997(10):26
-35.
【3】张听.朱睿民.利率平价、赍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财经研究.1∞
9(6):72-75.
【4】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财经研究.2002(2):14_19.
【5】熊原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上海金融.2004(12):14j
18.
【6】郑春梅.肖琼刑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经薪问题.2嘶
(12):6m62.
【7】苟玉根.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表现及修正.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7(4):6.9.
【8】江春.刘春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探讨.经济管理.2007(10):18—23.
【9】曾建华,李博.不同时间长度下的利率平价实证检验与汇率变动分析.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