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发〔X〕3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优社区,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年均实现1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X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

“一市一区一路”城镇空间格局和“X镇级市—西周文化景区(县城)—重点镇—一般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三个1亿人”战略和《X市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落实《X县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

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农民工凭相关证件和证明可在就业地办理落户。

解决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县公安局牵头,人社局、各镇等配合)2.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X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X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精神,深化全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

建立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落实入户调查制度,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动态信息。

按照“谁招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招租人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责任,着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

按照“街不漏巷、巷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要求,扎实开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及居住证制发工作,确保信息准确鲜活。

按照“权责对等、科学合理、渐次发展”的原则,以居住证为载体,健全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逐步拓展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逐步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使居住证持有人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

(县公安局牵头,人社局、各镇等配合)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落实13年免费教育,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情况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督导评估体系。

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

从X年起,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政策。

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计划,“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1000多人次。

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证农民工和进城落户农民缴费记录不断档、参保续得上。

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

积极发展分级诊疗、医联体、医疗集团、家庭医生、县镇一体化,配合做好省域内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构建新型城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文化权益。

到X年底全县9个镇文化站70%达到三级站以上标准,到X年100%达到三级站以上标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发展均衡、充满活力、具有X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处于X前列。

(县教育体育局、人社局、卫计局、文化广电局等按照职能分别牵头负责)4.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加快落实中省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双挂钩”政策,落实市上制定的实际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县、镇倾斜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县发改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人社局等按职能分别牵头负责)5.加强社区服务与治理。

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X年前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覆盖。

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

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区专业社工作用。

加强社区服务岗位职业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素质。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鼓励支持社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

到X年,全县所有城镇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建成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每个城镇社区至少有10个以上、每个农村社区至少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配备不少于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30%;每个农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招募注册社区志愿者达到社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

实现社区服务均等化、项目化、专业化目标。

(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财政局、住建局等配合)(二)提升城市载体服务功能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城区道路综合治理和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力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

在县城加快建设崇德路,规划建设堰河路南段、仓颉路、创业路西段、天柱路南段、朝阳路西段等城市市政道路;在蔡家坡规划建设西X 高铁南辅道、渭北西路延伸段、站前大道东段、东四路跨渭河钢构大桥、陇海线下穿式隧道等城市市政道路,不断提升城市通行能力,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公交运力。

加强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县城全面开展智慧化城管系统建设,以构建“智慧城管”为目标,依托县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现对管理区间的网格划分,为实施智慧化城市管理构筑一个布局合理、全面覆盖的管理空间体系。

推进地下管廊建设,按照国家规范和城市发展需要,在县城和蔡家坡城区分步实施一批地下管廊工程,使市政管线进入地下管廊便于维护和管理,到X年计划建成地下管廊5公里。

新建一批公安和城管合一的执法岗亭,在城区繁华地段和居住小区新建便民网点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加强邮政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居民楼信报箱、邮政营业网点设施等邮政设施建设。

贯彻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用,在公交车、出租车新增或更新时,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新增和更新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营比重,到X年力争所有线路公交全部更为新能源汽车。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X年率先新建环道充电站2座,站内共建设公交大巴双向快充桩位18个,满足36辆大巴同时充电,为电动汽车发展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县住建局牵头实施,县交通运输局、邮政分公司等配合)2.加快老旧城区改造。

实施棚户区改造,编制棚户区改造长远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做好城中村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非成套住房和老城区改造。

X年到X年平均每年实施棚户区改造300套以上,货币化安置率不低于50%。

(县住建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各镇配合)3.加快构建全县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X(鸡)法(门寺)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于X年完成X段26公里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关环高速眉县汤峪至X凤翔飞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于X年完成X段30公里建设任务;加快推进G342蒲村至马家镇项目,力争于X年完成X段21公里建设任务;加快普通公路路网调整规划,把岐蔡路纳入干线公路建设计划,加速推进岐蔡快速干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于X年完成20.659公里建设任务。

到X年,全县初步形成“骨架清晰、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衔接顺畅”的“九横四纵”的主骨架交通网。

加强园区路、景区路、产业路建设,重点镇通二级路,全面改善县域内交通运输条件。

继续实施县乡公路改建、渡改桥、危桥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到X年,80%以上县乡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进一步配套完善桥涵、安保设施,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县发改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按照职能分别牵头负责)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充分利用山体、河湖湿地、荒野滩涂、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完善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快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建设,强化雨水的滞、渗、蓄,提高雨水下渗、滞蓄、净化、回用率和城市防汛抗涝水平。

加快凤鸣湖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建设集观光、休闲、生态保护为一体综合性公园,让凤鸣湖真正成为城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典范。

推进海绵型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按照柔性治水理念,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加大黑臭水治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和管网配套建设,改进运营管理机制,到X年城区1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大力发展绿色和装配式建筑,建立绿色建筑发展平台,培育和发展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企业,从理念、设计等方面不断提高,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到X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环保局、水利局等配合)5.加强城市规划和管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