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动机理论

第六讲动机理论

内容提要
一、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3、期望理论 4、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
1.提出者 联结主义理论家
2.理论基础 联结理论: 刺激 反应 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之间 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只能从行为的外部寻找行 为的原因。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
归因理论
2.归因理论的应用
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b.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首先,培养学生自觉的归因意向; 其次,重要的在于归因过程; 最后,培养学生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成功失败归 因的倾向表明:人们总是宁愿获得成功的荣 誉,而把失败的埋怨推给外因;教师愿意对 学生的好成绩负责任,而总是把无长进的坏 成绩归罪于学生(此时教师指责学生懒惰、笨、 迟钝、不用心或认为他努力不够;而学生却 认为并非自己笨或不用功,只是功课太重、 老师讲课生硬呆板或者老师太差劲,但愿将 来我们之间不会作出类似的归因。
个体总是试图要保持一个积极地自我形象 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 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 们将如何行为。 两种归因:环境归因:自己不负责任
个人归因:自己要负责任
归因理论
b.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1966年)
根据“控制点”的概念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自己可以控制环境,成败是由自己 的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
强化动机理论
3.几个重要概念
强化: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 境据可称为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好的刺激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
4、理论观点
人们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 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 固关系。
强化动机理论
5.理论的局限性 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
成就动机理论
3.理论基础 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 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
积来决定的。 动机强度 T=F(动机水平M×期望P×诱因I)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
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 诱因值是指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
1、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努力工作往往是为了取得 成就而并非为了报酬,这就是成就的需要。由于成就 需要不一样,有些人就努力工作,有些人则消极应付。
2、如果一个人的趋向成功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 向,他就敢于去冒险,就希望在冒险中获得成功。相 反如果避免失败的倾向大于趋向成功的倾向,他就比 较保守、消极,害怕失败,往往避难就易,不敢去激 进努力。同时,趋向成功的倾向较高的人,如果成功 了,这种成功便可能降低他的成就动机;如果失败了, 就可能产生更大的成就动机。避免失败的倾向较高的 人,如果成功了,就可能进一步提高自信心,提高成 就动机;如果失败了,就会更加消极悲观,更进一步 降低成就动机。
小测试 1
期望理论
1.提出者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
2.理论基础
激发力量等于预期目标的效价个乘人以对对实现现实目目标可标 的期望概率所得的乘积。 能性的估计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概率
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 的价值
期望理论
3.理论观点
个体动机依赖于他们对成功的机会和成功价 值的估计。成功可能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动机 最强。
I=1-P
成就动机理论
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 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倾向(TS),一种是害怕 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Tf)。
追求成功的倾向 Ts在主观的成功率(Ps)为中等 (0. 5)的时候最大;回避失败的倾向 Tf在主观 失败率(Pf)为中等(0.5)的时候最大。
成就动机
4. 理论应用
a.选择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b. 教师要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期待。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的含义 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所作
所为(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 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行 为特征对他的内心状态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
归因理论
1.提出者及其观点 a.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1958年)
力求成功 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和作业选择
100
作业的相对吸引力
80
60
40
20
0
0
0.2
0.4
0.6
0.8
1
主观的成功概率
——追求成功动机
——回避失败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
5.理论应用 a.对于力求成功的人士,应该提供一个有一定难
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环境。 b.对于避免失败的人士,则要安排竞争少或不强
的环境,评定标准要宽泛些。
外控型: 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 论成败都归因于自己的他人的压力和 运气的好坏。
归因理论
c.美国心理学家韦纳 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他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归
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 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六个因素。
至否定人的学习行为自觉性与主动性。
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
默瑞
1938年,成就需要
麦克兰德
1953年,成就动机研究
阿特金森
1963年,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 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 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 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 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 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
3.重要概念
习得性无助感 a.提出者:美国学者塞利格曼
b.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会导致习 得性无助感。
c.表现:动机降低;
认知出现障碍; 情绪失调 。
小测试 2
1=很不同意 2=不同意 3=不太同意 4=基本同意 5=同意 6=很同意 1.我能否当上领导主要靠我的能力。………………………1 2 3 4 5 6 2.我是否出车祸主要是取决于我的驾驶技术。……………1 2 3 4 5 6 3.我在订计划时,我几乎肯定能实行它。…………………1 2 3 4 5 6 4.我拥有朋友的多少取决于我这个人怎么样。……………1 2 3 4 5 6 5.我完全能够主宰我的生活中的一切。……………………1 2 3 4 5 6 6.我一般能够保护我的利益。………………………………1 2 3 4 5 6 7.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通常是因为我为之勤奋努力过。…1 2 3 4 5 6 8.我的生活由我的行为所决定。……………………………1 2 3 4 5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