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存款类金融机构)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六章存款类金融机构
6.1 复习笔记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概述
1.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其典型代表有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1)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
首先,存款类金融机构是一种企业。

它们必须依法成立,并需要有自己的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除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存款类金融机构都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

存款类金融机构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

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经营对象的差异上。

其次,存款类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还经营其他中间业务,如结算业务。

(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职能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职能。

①信用中介职能又称信用媒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是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
货币资本集中起来,再通过其资产业务,把这些货币资本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在此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使用权由资金融出方让渡给资金融入方,但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

信用中介职能的调节作用:第一,信用中介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条件下,增加资本的实际使用量,提高社会总货币资金的增值能力。

第二,信用中介通过储蓄形式改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通过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改变货币资本的存量结构。

第三,信用中介还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支付中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职能。

②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为各经济部门开立账户,充当它们之间货币结算与收付的中间人,为客户办理资金结算与支付。

③存款类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创造信用工具,如支票、本票等;第二是创造信用量。

前者是后者的工具。

在给定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原始存款数量。

第二,个人或企业的现金持有量。

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④金融服务职能。

第一,原属于企业会计的业务转由存款类金融机构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各种费用。

第二,资本运营成为当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内容,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以向企业提供相应资本运营服务。

第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客观上产生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需求,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为企业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第四,个人消费也由现金结算向转账结算发展,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为个人提供转账结算服务。

⑤四大职能的关系。

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成为货币资金运动的核心。

其支付中介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维持着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职能是商品经济不可替代的推动力;信用创造的制约机制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保护着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
1.资本业务
(1)存款类金融机构资本的意义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在的先决条件。

一方面,在开业之前,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筹集足够的资本金,为正式营业准备条件。

另一方面,存款类金融机构是一种信用机构,其信誉与其自身资本实力密不可分。

其次,资本是补偿意外损失,保护存款者利益的保障。

存款类金融机构资本为存款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缓冲垫,使存款人的利益能够自始至终地得到保护,不仅有助于保护存款类金融机构股东避免遭受倒闭的危险,而且还能由于较高的资本比率而使工商业借款人以及大额存款人感到放心。

再次,资本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

存款类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可能发生资金短缺。

此时商业银行以手中的资本进行应付,通过资本的运用,既可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和借款要求,又可使经营成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不至于影响其正常业务活动。

最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本还是金融管理部门实施控制的工具。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本为金融管理当局提供了一个限制风险业务的基础。

金融管理部门为实施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一般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本作出一些规定或要求。

这种监管往往通过对其各种业
务活动规定不同资本比率实现。

(2)资本种类
存款类金融机构自有资本不外乎三大部分,即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及其他资本。

①普通资本是存款类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基本形式,包括普通股、资本盈余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普通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股金资本形式。

②优先资本一般在股息分配和资产清偿时优先于普通股,具体包括优先股、资本性票据和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③其他资本,又称储备账户,一般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了应对意外事件,按照一定比例从税前利润中提取的各项准备金,如资本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证券投资损失准备等。

2.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具体又包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
存款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

活期存款: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息,同时又不失流动性,活期存款中又出现了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形式。

定期存款由客户事先确定存款期限以取得较高的利息,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期限从3个月至几年不等,定期存款的种类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单、定活两便存款账户及市场利率连动型存款等。

储蓄存款,是为居民个人积蓄货币资产和获取利息而设定的一种存款金融工具,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

(2)其他负债业务
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困难时也可向其他金融机构临时性借入款项,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出售回购协议、借入欧洲美元等。

3.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即存款类金融机构资金的运用。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包括准备金业务、贷款业务、贴现业务、存放同业款项、应收现金项目和证券投资业务,其中贷款业务是主要的资产业务。

①准备金业务。

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动性最强、盈利性最低的资产,由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三部分构成。

②贷款业务。

贷款收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规模和结构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缺乏流动性和较高的违约风险,贷款的回报率比其他资产高。

③贴现业务。

票据贴现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买入未到期票据,将扣除贴息后的金额付给客户的过程,本质上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

贴现额的计算公式为
收取客户的贴息=票据面额×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
付给客户的金额=票据面额-贴息
票据贴现与贷款的区别:资金流动性不同;利息收取时间不同;利息率不同;资金使用范围不同;债权债务的关系人不同;资金的规模和期限不同。

④存放同业款项。

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了自身清算业务的便利,往往会在其他金融机构存放部分具有活期性质的存款。

⑤应收现金项目。

应收现金指存款类金融机构收到以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付款人的票据,已向票据交换所提出清算或向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提出收账但尚未到账的款项。

准备金、存放同业款项和应收现金项目都属于现金项目,是满足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动性
的第一道防线,也称为一级准备金。

⑥证券投资业务。

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证券是重要的盈利资产,主要由债务工具构成。

证券资产流动性强,可充当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二级准备金。

4.中间业务
①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又称为货币结算,是由存款业务衍生出来的业务。

存款类金融机构使用的结算工具有本票、汇票和支票三种。

结算方式依地域不同而异。

②代理业务。

存款类金融机构接受客户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办受托事务,主要有代保管、代客买卖、代理融通等。

③信托业务。

信托业务指存款类金融机构接受委托,为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的利益,依照契约的规定,依据谨慎性原则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分其收益。

④租赁业务。

租赁业务指存款类金融机构等以出租为目的购买设备等有形资产,将其出租给承租人,以租金的形式回收本金和利息,主要租赁形式有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

⑤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分为借记卡和贷记卡(即信用卡),两者均可进行提现、消费、转账支付等业务,区别在于贷记卡具有短期融资功能。

⑥担保业务。

担保业务指担保人作出的当缔约一方不履行或违反合同条款时由担保人代为偿付确定数额的承诺。

担保业务有票据承兑、跟单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等。

⑦承诺业务。

承诺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循环保证融资(票据发行便利)、周期性贷款承诺和循环放款协议等。

⑧金融工具创新业务。

金融工具创新源于规避金融管制、竞争资金来源以及规避金融风险的需要。

5.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借款和吸收存款等其他负债来获取资金,将取得的资金用于贷款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