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章_国际贸易政策

6章_国际贸易政策


区域性贸易集团非关税壁垒消弱
发达国家放宽外汇管制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得到优惠待遇
a.在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 度地降低关税。 b.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 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 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 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优惠、非歧 视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又称重金主义 早期 重商 主义
主张绝对禁止贵重金属(黄金)外 流,由国家严加防范,并进行垄断占有, 外国与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销售货物 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反 对一切进口交易。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又称贸易差额论 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 易,贸易增加货币,但必须 是遵循每年进出口要保持顺 差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因 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 真正的重商主义。晚期重商 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限入奖出的政策
(1)受限最多的国家 和地区是那些成本最 低的国家和地区
(2)进口商品价格的 提高成为进口国同类 产品生产厂商的 “价 格保护伞”
关税对一些美国产品的福利影响(百万美元)
产品 橡 胶 鞋 女 鞋 瓷 砖 箱 包 皮 手 套 瓷 器 陶 器 坤 包
人造珠宝 玻璃器皿 自 行 车 关税(%) 消费者成本 关税收入 生产者收益 净成本
第三节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 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 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给予优待 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保 护 贸 易 政 策
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自由竞争) 超保护贸易政策(大危机后) 新贸易保护主义(1970后)
一、资本主义准备时期(原始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二)产生背景
经济低速发展,失业率较高
主要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美国贸易逆 差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国际货币关系的失调
政治上的需要
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三)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使发达国家 付出了巨大代价 新贸易保护主义伤害了发展 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背 景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 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起始于 15 世纪,全盛于 16 ~ 17 世纪, 18 世纪趋于衰落。其观点是,只有金银货 币才是财富,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 内财富,他们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早期重商主义和 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 15 ~ 16 世纪,晚期 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上半叶至17世纪中叶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废除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废除谷物法 逐步降低关税汇率,减少纳税商品数目 废除航海法 取消特权公司的特权 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二、二战后至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
GATT缔约国关税大幅降低
59.5 99.0 26.4
44.1 54.6 10.0 36.4 10.8 9.2 0.8 25.7
20.7 77.2 10.0
39.7 17.1 2.4 10.1 2.2 1.3 0.2 5.3
6.5 9.6 1.7
第四节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产生背景
我们要独立!我们要 发展民族经济!
VS
NO~你们是我们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 市场,自由贸易有利于你们发展。
2.政策特点
“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的 发展战略或发 展方式总体上 可归纳为两种 模式
内向型发 展战略
进口替代 策略
外向型发 展战略
出口导向 发展策略
一、进口替代战略
(一)含义
概念: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 限制进口的措施,限制某些重要产品进口,扶植和 保护本国的制造和其他工业。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外贸政策总趋势 一、管理贸易政策成为发达国家主流
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 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 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 济贸易关系。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国 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 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 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对 外贸易总的原则、方针和策略, 即一国在总体上采取的是相对自 由的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 针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 它通常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 分别制定的贸易政策。主要体 联系 现在关税税率、计税价格和清 关手续等方面的差异。进出口 商品政策通常与该国的产业发 根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制定不同的 展政策密切相关 贸易政策。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规 定差别关税税率和差别优惠待遇 是各国国别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 做法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
含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 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其一般分为 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 政策主体——各国政府部门 政策客体或对象——外贸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政策工具或手段——关税、非关税手段
二、出口导向战略
(一)含义
概念: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以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 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逐步使本国的工 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实现本国的工业化。
一阶段:初级产品出口。积累资金,发展工业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替代农副产品出口
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构成
对外贸易总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目的
保护本国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积累资本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依据
考虑的因素
晚期 重商 主义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在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和德国是 当时执行保护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 美国的代表人物是汉密尔顿,德国代表人物是 李斯特。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超保护 贸易政 策 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 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 断 3、保护具备进攻性 4、保护的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 向大垄断资产阶级 4、保护的措施与手段从关税扩大到非关 税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的措施, 实行“按倾销价格输出”的制度
(二)主要措施
1.贸易保护政策(有差别的保护) 2.在货币汇率方面,通常实行币值高估的汇率制度;严格的外汇管 理政策,将有限的外汇用于经济发展最急需的一些领域。 3.实行优惠的工业政策
所谓币值高估,即对本国货币规 定较高的兑换他国货币的比率, 以利于进口替代工业所需的原材 料和机器设备的进口,但他不利 于这些国家的产品出口,也使关 税保护部分失去作用。
41.9 10.0 19.1 16.3 15.3 14.2 9.4 12.5
9.9 12.9 11.0
-272.2 -325.1 -90.0 -186.3 -28.1 -43.8 -34.7 -134.4
-86.7 -185.8 -38.1
188.4 253.4 77.6 139.8 15.0 33.3 33.7 103.4
目的:用国内生产替代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 一阶段:消费品的进口。用国内生产的非 耐用消费品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较容 易进入这个阶段 二阶段:中间产品、资本品的进口替代。 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化 工产品代替进口品。——要求发展中国家有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 一定的工业基础 幼稚产业保护论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主导国家是发达国家 2.非关税壁垒成为主要手段 3.贸易政策向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4.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5.保护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6.带有明显的歧视性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 传统性商品,如钢铁、纺织等 • 比较高级的工业制成品和劳务部门商 品,如钢铁、飞机和数控机床等
保护贸 易政策
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 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 励商品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加强本国民族利益为目的, 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
第四章 保护贸易理论
重 商 主 义 重 农 主 义 保 护 关 税 理 论
自由竞争时期
保 护 幼 稚 工 业 理 论
予补贴;对产品出口提供信贷和保险
4.引进外资:吸引外资,技术吸收
(三)典型国家
(四)副作用
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外贸政策总趋势
1、管理贸易政策为主; 2、“公平贸易”、“互惠贸易”成为发达国家外贸的 主旨和原则; 3、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政策、其他经济政策进一步融 合; 4、政府推动高科技和鼓励出口成为推动外贸活动的主 导措施; 5、非关税壁垒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保护手段; 6、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 策。
课堂小练习
外贸总政策 1.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由_________ 、 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