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一、关税的基本概念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财政关税: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征收的。
保护关税: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而征收。
1、关税的类型.从价税:按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赋。
从量税:对进口货物每个单位量征收定量的税赋。
复合税: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
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
“禁止性关税”:关税征收比率高到使商品无法进口的程度时的关税。
2、关税的特征(1)透明性;(2)非歧视性;(3)稳定性;(4)市场功能性;(5)防止寻租;(6)保证国家利益3、关税减让(1)“产品对产品”方式(2)线性程序所有工业国的非农业产品都从削减50%的起点开价。
(3)综合方式二、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自由贸易条件下福利变化分析: 贸易前:消费者剩余为e PP E ;生产者剩余为e OP E ;贸易后:消费者剩余为w PP E ',消费者剩余增长e w P P E E '(即1+2+3);生产者剩余为w OP E ''。
消费者剩余增加的部分中,其中:面积1部分是从生产者剩余转移过来的;面积2部分是消费者从过去国内高价消费转向进口低价消费而来;面积3部分是在进口低价条件下新消费者进入消费而产生的新福利。
面积2部分+面积3部分是自由贸易的净福利。
1、 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小国:该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即它对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价格事实上没有多大影响。
12Q Q 为不存在关税时的进口量;34Q Q 为存在关税时的进口量。
2、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关税的各种经济效应为:(1)保护效应:其数量为图中的13Q Q 。
是在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也叫进口替代效益或生产效应,即以国内生产替代的那部分进口商品。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生产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大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2)消费效应:在图中其数量为24Q Q ,由于价格上升造成需求下降,人们消费水平收缩,从而消失的部分消费。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需求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大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3)贸易效应: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部分加上消费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
e P w P 1e Q 2e P w P 1 e 2t P 3 4QP即13Q Q 与24Q Q 之和。
(4)税收效应: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34w t p p Q Q ⨯。
(5)国际收支效应: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即外汇的节约。
其数量等于()1324w Q Q Q Q Op +⨯。
关税后的福利效应为:生产者剩余:增加w t P P AB ,总量为t OP A ;消费者剩余:减少w t P PE E ''',总量为0tP PE '';其中,w t P P AB 转为生产者剩余,34w t Q Q P P ⨯为政府税收,ABC E FE '''+为净损失(死负荷)。
3、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由于存在关税,国内商品的交换价格为A T ,所以,国内生产点在A '。
在这个产量组合上,按国际交换价格进行交换,在C '点消费。
说明,A F '的Y 产品按国际价格(与原国际价格线平行的现国际价格线)交换FC '的X 产品,由于关税,A F '的Y 产品只能交换FD 的X 产品,此时交换是按照国内的价格,即过A '点的更为陡峭的价格线,DC '为关税。
4、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政策含义: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得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的国内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但从总体来看,征收进口关税必然会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下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
启示:采用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时,决策者必须考察本国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如果供求弹性大,则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反之则并不一定理想。
三、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大国可以影响世界产品价格。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导致国际市场上需求减少,供大于求,商品价格下降。
1、大国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国内较陡峭,国外较平缓;组合为一条折线型供给曲线。
2、大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未关税前:消费量为1OQ ,国内供给2OQ ,进口12Q Q 。
关税后:消费量为3OQ ,国内供给4OQ ,进口34Q Q 。
3、大国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1)消费者剩余下降:a b c d +++。
(2)生产者剩余增加:a (3)关税收入:c(4)净损失:()b d +-阴影部分面积 4、大国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分析 征收关税后,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大国征收关税后,保护作用往往不是很强。
出口国会压低价格,保持对征收关税国一个仍然较高的出口量。
四、关税谈判中的博弈h P hh f Pff h P h f +h f ++P w P 1e2t P 34P wP '两国,两种产品关税博弈情况在此博弈中,有两个静态均衡状态:一是双方政府均采取高关税,二是两国政府均无关税。
第一种均衡状态下的效率是低下的,即双方的净收益为(4,4)。
显然,两国政府都应该选择无关税,博弈将达到最优均衡状态(8,8)。
第二节 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一、进口配额分析进口配额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阻碍贸易自由进行的措施,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1、 国际贸易中进口配额的概念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在实践中存在着超过配额不得进口(绝对配额)与对超额进口部分实行惩罚性关税(关税配额),以及针对国别与全球发放进口配额的做法。
2、进口配额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小国模型)3、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国内需求增加,进口配额不变,结果是该种商品价格上升,生产和消费都增加,但是进口数量不变。
只是从AB 上升为A B ''的位置,配额数量没有变化,这样该国的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于市场的保护作用加强,国内生产增加为5OQ ,消费也提高为6OQ ,但由于配额进口的限制,进口数量并未发生变化。
三、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进口数量分析实行进口配额可以同步增加保护作用,而等额关税则不能。
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政策含义比较实行进口配额的结果是价格的调整,而实行等额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调整。
实行进口关税政府会得到相当与关税数量的财政收入;而实行进口配额的许可证收入可能属于政府或进口商。
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但实行进口关税的结果无法掌握。
3、对进口配额的评价允许的进口数量明确,限制性较强。
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1、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关税制度的核心思想:关税保护对象:工业中重要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
关税保护措施: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
课收关税应当有一定的限度。
关税保护措施应当有步骤地进行。
2、新贸易保护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切断不等价交换转移价值的渠道。
二、幼稚产业的保护1、幼稚产业的定义(M-B-K标准)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
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使得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可以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
巴斯塔布尔标准:除了坚持穆勒的产业自立原则之外,还将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引进予以应用。
他认为保护、扶植幼稚行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肯普标准:还应该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问题。
2、幼稚产业发展的局部均衡分析 对幼稚产业的保护通常的办法是通过国家采购的方法,给该产业以补贴。
如图,补贴数量:(1)补贴W P ABC ,保证国内有在国际价格下的销量;(2)补贴W P AEF ,保证在均衡价格下跌国内销量。
出口补贴所造成的资源:世界供给曲线为S ,产量为1Q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W PEP ,生产者剩余为0。
由于补贴,供给曲线下移为S P ,世界供给为2Q 。
补贴的数量为矩形W S P ABP 的面积。
消费者剩余增加W S P EBP ,生产者剩余仍为0。
说明世界为增加W S P EBP ,耗费的资源为W S P ABP 。
浪费为ABE 。
无保护价值的情况:水平,如图D ''曲线所示;成本下降缓慢也无保护价值,当成本下降到世界成本水平之下时,产品生命周期已经结束,如图D '曲线所示。
只有成本曲线如图D 曲线所示的w P e P0P P P S P O 12出口补贴所造成的资源'Y 1Y 0Y行业具有保护价值。
3、幼稚产业发展的一般均衡分析Y 为幼稚产业。
初始时,生产点在A ,Y 产品无比较优势;经保护后,Y 产品逐渐产生比较优势,生产点在B 。
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保护目的达到。
4、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含义与评价起到保护作用,又避免了使用禁止性关税的措施,免除了许多麻烦。
但实行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得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不需要保护,在国际市场中自我扶植,因此并不是单纯的保护落后。
但是在现实中相当多的国家采用的是予以补贴式的国家采购政策,国家用较高价格采购国内生产的产品供公务使用,通过这种方法来使得本国相对落后的产业得到应有的保护,得到成长。
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1、关税保护与关税的有效保护名义保护:对最终制成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税率。
有效保护:对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值增加率的保护。
这里的附加价值的含义是指最终产品价格减去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即进口投入后的价值。
2、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V VEPR V'-=V '为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价格-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V '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 V 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活劳动的贡献。
3、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与评价(1)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越低,该名义关税税率的保护作用(有效保护)越大;(2)一国如果用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对原料征税,其结果将降低产品竞争力; (3)有效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两难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一、倾销的界定1、经济学的定义最初由经济学家雅格布·瓦伊纳提出,他认为:倾销是一种商品在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是海外商品以低于同样商品的销售价格在国内同时出售。
划分了三种类型: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和长期性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