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阅读专题
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
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18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 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 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 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 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 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15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简析张九龄《望月怀远》中 “月”的作用。
10
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 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 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 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 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 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 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
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
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
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4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绪的?
例5、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考作者是如何坦陈心志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 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 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 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 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 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14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2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简要分析 “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
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
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 +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 式的作用。
6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 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 达了什么的追求)。
生活的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 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
灵之境。
5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 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 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 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21
情感主旨类
22
“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 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 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23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 首词的内容主旨。
25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分析作者 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参考答案: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 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悲故乡”三字确定全诗的基 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早行路上所见之景,月冷霜寒、叶落 花明,既写出凄冷,也反衬出始行之“早”;尾联诗人避直就 曲,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 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 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26。
20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物 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图景;②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 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11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3、《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 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 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 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 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 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 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 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 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 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 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2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
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
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
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
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13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1、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 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 什么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 “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 “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 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
4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 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 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
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 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参考答案】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 感情变化。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 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透 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 的过渡,“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 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形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诗人 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 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 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 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形象;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 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 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 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 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 女韵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19穷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