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透视_张艳君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透视_张艳君
作为一种语言学现象,在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以来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 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 影响的扩大,汉语学习和汉语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的 欢 迎 和 青 睐 ,与 此 同 时 , 国 内 外 新 闻 媒 介 也 在 不 断 地 影 响 着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产生,《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中国国际 广播电台英语频道及各地电视台的英文节目等不仅传播了 中国文化, 而且还源源不断地向英语输送着新的汉语借词,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必将使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尤其是译借 词)更加丰富,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或对把汉语当 作外语学习的外国人而言,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方面可 以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加 深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感悟更多的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 朱和中. 英语外来词大词典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0. [2] 唐祥金.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因素[J]. 西 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3] 秦秀白.英语简史[M].湖南: 教育出版社,1983 [4] Dennis Freeborn. 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Tom McArthur. Oxford Concise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cation Press. 2001.
少有其使用语境超出其亚洲语义背景的情况。正如 Dennis
Freeborn(2000:351)所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只是部分被
同 化 ,并 且 只 用 于 有 关 中 国 的 语 境 之 中 ,如 社 会 生 活 、烹 调 ,
等等(Chinese loan-words, …… are only partly assim-
英语中的借词绝大多数来源于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而 一小部分来源于汉藏语系及其他语系。而“汉语因为是具有 声 调 的 表 意 文 字 ,理 论 上 讲 ,这 一 特 点 影 响 了 英 语 对 汉 语 词 语 的 借 入 ,但 是 ,大 规 模 的 英 语 到 汉 语 和 汉 语 到 英 语 的 词 语 借入已经毫无困难的发生了(Tom McArthur:82)。”据估计, 英 语 中 来 源 于 汉 语 的 词 汇 也 已 达 到 约 1000 个(Tom McArthur:119)。显然,英语中的这些汉语借词记录了中华文 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 1 英语借入汉语词语的历史回顾
第4卷 第6期
Vol. 4 No. 6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7 年 6 月 June 2007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透视
张艳君
(山东菏泽学院外语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摘 要:词 语 互 借 是 各 种 语 言 共 有 的 现 象 。语 言 的 发 展 需 要 融 合 不 同 民 族 的 语 言, 英 语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吸 纳 了 众 多 的 汉 语 借 词 。英 语借用汉语词语实质上借的是中国文化, 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 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 汉语借词 文化交流
- 28 -
第4卷 第6期
Vol. 4 No. 6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7 年 6 月 June 2007
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非洲、南美以及澳洲。而 tea 这个词进入英语是在大约 1645-55 年间,是由厦门方言音译 进入英语的(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 nary)。其后,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和茶叶种植的广泛传播, 该词又被世界许多其他语言从英语陆续借入。该词已经成为 英语基本词汇,并且由 tea 组成了许多新词语和习语。令人 吃惊的是,众多表示茶和茶叶的借词不是收录于专门的大型 工具书,而是出现在日常英语的词典里。这昭示着茶早已渗 透于英国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还细分为 congou(功夫茶),oo- long(乌龙茶),bohea(武夷茶), pekoe(白毫茶), souchong (毛尖茶), hyson(喜春茶)等。事实也是如此,茶在 18 世纪 开始的中英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最初是由闽南话译借 的,如今人们已难以分辨其语源。比 tea 稍晚进入英语的是 表示 tea 的种类的词语,如 pekoe,hyson,souchong,oolong 等。以上所列这些词中,除 chopsticks 是通过意译进入英语 外,其他均是通过音译进入英语。大部分词语保留了“原汁原 味”,意义和用法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也有些词语在 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如 ketchup 是从广东方言音译进入 英 语 ,原 是 指 一 种 由 咸 鱼 汁 和 香 辛 料 制 成 的 酱 汁 ,传 入 欧 洲 以后,所用原料变成了番茄,因此该词现在是 指“ 番 茄 酱 ”。 chop suey 本来是指一种用多种蔬菜和肉一起烹调成的和米 饭同食的叫做“炒杂碎”的菜,进入英语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增 加了新的含义,用以喻指“混杂的事物”,如:His coterie of execs were up to their pin stripes in a chop suey of deals(他的那班主管人员完全是一锅大杂烩). 好莱坞著名 摄 影 师 和 电 影 制 片 人 Bruce Weber 出 版 了 一 部 名 为 "The Chop Suey Club" 的摄影专集,还拍了一部名为 Chop Suey 的纪录片,叙述了他的艺术生涯。在这里,chop suey 是指摄 影 专 集 和 电 影 的 看 似 庞 杂 的 内 容 ,就 像 一 盘 炒 杂 碎 ,荤 的 素 的酸的咸的被混合在一起。
并被收入各种通用词典中,成为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早期这些词语中大部分是以广东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
区的发音进入英语,因为这些地区较早与西方文化接触,西
方列强势力也是最早从这里进入中国。以下为其中较为常用
的词语:
借词
汉语原义
进入英语年代
tea
茶(厦门方言)
1645-55
chopsticks
筷子
1699
ketchup/catsup 番茄酱(广东方言) 1711
pekoe
白毫,香红茶(厦门方言) 1712
hyson
熙春茶(广东方言) 1740
souchong
小种茶(红茶)
1760
oolong
乌龙(茶)
1850-55
tofu
豆腐
1875-1880
chop sueHale Waihona Puke 杂碎(广东方言)1888
chow mein 炒面
1903
Mao Tai
茅台酒
1943
dim sum
到 了 二 十 世 纪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进 一 步 增 加 ,有 更 多 的 汉 语 词 语 被 英 语 借 入 , 有 诸 如 chow mein ( 炒 面 ,1903), shih-tzu (狮子狗,1921),mahjong (麻将,1922),gung ho ( 工 合 ;卖 力 的 ,投 入 的 ,1942),dim sum ( 点 心 ,1948),wok (镬,铁锅,1952),等等。事实上,随着我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 和更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这种进程仍在进行并将继续下 去。
另一个这样的典型例子是 dim sum。该词由“点心”的广 东方言音译进入英语,原指以小份提供的各种小吃,如虾饺、 烧麦、春卷等等,食客可以一次吃到许多种食品。这种“点心 餐馆”(dim sum restaurants) 在西方国家的唐人街比比皆 是,很受欢迎,发扬光大了中国饮食文化。它还反映了中国的 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如 1984 年好莱坞出品了一部描写美国华 裔生活的喜剧片,片名就是 Dim Sum,说的是一个生活在加州 的华裔家庭生活中的情感纠葛即人们之间的关系,故事渗透 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克制、中庸的观念。 2.2 植物类词语
中 图 分 类 号 : G64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672- 1578( 2007) 06- 0028- 02
世界各主要语言都存在大量的借词,这是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各领域的不断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借词 首先是语言对各种文化差异反映,其次是对不同文化的碰撞 和交流过程的生动记录。作为一种目前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 国际性语言,“英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吸取了 世界上所有主要语言的大量有用的词汇。据统计,英语词汇 总 量 中 ,约 有 百 分 之 八 十 来 自 其 他 语 言 ,其 中 大 部 分 已 经 同 化成为英语的基本词汇,而另一部分则依然保留其借词的特 性。”并且,英语从其他语言(包 括 汉 语) 中借入词语的进程从 未停止过。
十八世纪,开始于十七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 一 步 加 快 ,科 学 与 文 化 都 有 很 大 的 进 步 ,而 清 政 府 却 对 外 部 世界茫然不知,仍然奉行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文 化的接触和交流只是一些零星的活动。英语从汉语借入的词 汇 有 ketchup(番 茄 酱 ,1711),pekoe(白 毫 ,1712),souchong (小种茶,1760),等等。
ilated, and occur in reference to a Chinese con-
text---social life, cooking and so on.)。”只有少数词
语,如 tea 等,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词汇被世界许多语言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