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聿铭建筑介绍

贝聿铭建筑介绍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 ,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苏州博物馆(2000----2006)
心爱的小女儿
“建筑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形式、空间、 光线、运动”
苏州博物馆(2000----2006)
苏州博物馆主要展出了当 地的出土文物,文人字画 以及江南民间工艺品。因 此设计深受苏式建筑的影 响。以黑边描绘的白色体 块与传统苏州庭院相仿, 加上贝氏签名的玻璃屋顶 ,整座建筑和谐地倒映在
水中。
苏州博物馆(2000----2006)
求学经历
宾夕法尼亚大学
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贝聿铭在宾 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但他对当时过于传 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
上海艺术博物馆
MIT
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 。在此期间,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讲,被贝 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事务所
虽然齐肯多夫对贝聿铭非常肯定,贝聿铭最终还是 选择离开齐肯多夫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பைடு நூலகம்
“他为20世纪创造了一些最美丽的内部 空间和外部造型”
1983年普利兹克奖评语
巴黎卢浮宫扩建计划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源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他将这些基本元素进行巧妙的 组合,简洁但富有张力。
“Because I'm pay,not I'm free”
孩童时期
苏州狮子林的影响
少年时代
1917年出生于广州,其祖辈为吴中的名门望族。17岁离开 中国之前,少年的贝聿铭主要生活在上海。
祖父坚持让作为长孙的贝聿铭每年夏天回到苏州,与堂 兄弟们在自家园林(狮子林)的玩耍,构成贝聿铭少年 时代的重要记忆。
心爱的小女儿
离开中国八十多年了,而七十多年的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 应该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我的建筑设计从不刻意地去中国化, 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 那是我的设计灵感之源泉。我很高兴有幸在中国参与了几项设计, 从早期的香山饭店到近年的苏州博物馆,我都致力于探索一条中 国建筑的现代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 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我所做的仅仅是一点尝试, 我对中国年轻的建筑师们寄予厚望。
哈佛
贝聿铭选择当时建筑思想更为创新活跃的哈佛,拜 读于当时作为建筑学系主任的格罗皮乌斯门下。
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工作阶段
“房屋建筑师”
从哈佛毕业后,因为家庭跟生活所需,贝聿铭选择 了接受纽约地产大亨齐肯多夫的工作,成为了被美 国建筑师主流排除在外的“房屋建筑师”,学习房地 产和商业设计。
贝聿铭为法国巴黎卢浮宫设计的扩建金字塔入口在设计阶段饱受巴黎市民的争议,差点未能成形。 玻璃与钢筋构成的金字塔作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宫殿的新入口,不仅满足了卢浮宫每日大流量游客进 出的需要,同时也将太阳光引入新建的地下广场。不论在功能还是形式上,玻璃金字塔都为古老的 卢浮宫增添光彩。 重修之后的卢浮宫,中心绝对是金字塔。它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符号,是绝对必要的产物,集中了光 线,从形态上和整体形成互动。”——法国总统密特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