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对农业初级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以外的产品产生新的需求,人们对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将大为增加,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膨胀期。
而在文化消费的刺激下,相关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间,即城镇居民在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已从原来的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升级。
这对于我国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市场需求无疑是有积极影响的。
当前中国文化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状况如何?有何发展趋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文献研究为辅助,对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及解释,以期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一般来说,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000美元后,伴随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GDP在超过1 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将更快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将有明显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升级”。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消费究竟如何变化? 下面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收入与支出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网络链接/tjsj/ndsj/2008/indexch.htm从上表可知,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86元,已符合“消费结构将更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要求。
二、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生活质量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网络链接/tjsj/ndsj/2008/indexch.htm上表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趋势为不断提高,虽然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及2007年稍有提高,但总体趋势是明显提高的。
文化方面,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所谓比重亦有上升趋势,和经济发展成正比。
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改变,消费项目逐渐多样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2007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构成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网络链接/tjsj/ndsj/2008/indexch.htm 通过表格,可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占的比重差距不大,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仅为4.07%,说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因收入的增高而增高的幅度不大,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意识仍有待提高,而我国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设施也应不断完善,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市场仍具有极大的潜力。
四、2007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情况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网络链接/tjsj/ndsj/2008/indexch.htm首先,从旅游人数上来说,城镇居民的旅游人数从1994年至2007年,其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9.0362%、39.062%、40.0625%、40.217%、35.9712%、39.4993%、44.2204%、47.8316%、43.8496%、40.3448%、41.6515%、40.9240%、41.3199%、38.0124%,其比例呈波浪型走势,这与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间,消费结构未成型有关。
此时,城镇居民虽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还未养成定期旅游的习惯,旅游计划性不强;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市场也尚未成熟,因此造成人数比例在各年呈波浪型走势。
其次,从旅游花费方面来说,城镇居民具有极强的旅游消费潜力,2007年城镇居民旅游总花费占全国旅游总花费的71.4282%,远远超过50%,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的旅游内需,其他年份分别占全国总话费的:82.8726%、82.8741%、83.5190%、73.4524%、63.3620%、61.7330%、70.3899%、75.2811%、73.4354%、69.8399%、71.3064%、69.1681%、70.8653%,数据仍呈波浪型,原因同上。
从城镇居民旅游的人均花费来看,其花费远远大于全国人均旅游话费,可见其旅游消费潜力巨大。
总结中国的文化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居民对文化消费认同度的提升,居民文化消费倾向的增强具有必然性,这决定了居民文化消费市场是当前我国前途最为开阔的一块市场。
五、区域间文化消费研究:全国各地的消费性支出和文化消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见表一)。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单位: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本表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占消费性支出总量的比例及其各子消费占文化消费总量的比例为作者计算所得。
**本表没有计算旅游消费支出,若将其包括在内,全国各地文化消费结构差异更为明显。
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么几点:1、按照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量,全国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注:全国均线为9997.47元)第一层次:上海、北京、广东、浙江;(>=14000元)第二层次:天津、福建、江苏;(9997.47元~13999元)第三层次:重庆、山东、辽宁、内蒙古;(9000元~9997.47元)第四层次:湖南、湖北、四川、吉林、安徽、陕西、海南、河北、广西、山西;(8000元~9000元)第五层次:云南、甘肃、新疆、河南、宁夏、江西、贵州、西藏、黑龙江、青海;(7000元~8000元)其中第一、二层次的人均消费支出在全国均线以上,第三、四、五层次的人均消费支出在全国均线以下。
从五个层次的地区分布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1)我国处于高消费水平(第一层次)及中高消费水平(第二层次)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东南沿海。
2)我国处于中等消费水平(第三层次),中低消费水平(第四层次)及低消费水平(第五层次)的地区分布并没有呈现传统观念认为的“东中西部”特征,没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
因此,对消费水平的判断,以传统的东、中、西部来划分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3)全国各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量极不平衡。
首位上海(17255.38元)几近末位青海(7512.39元)的2.3倍。
大部分省份及地区消费水平处在第四及第五层次,全国均线无法反映国内实际情况,只有7个省份及地区处于全国均线以上,这说明了全国均线被高消费水平地区大大拉高。
2、按照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全国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注:全国均线为1329.16元)第一层次:上海、北京、浙江;(2000元以上)第二层次:广东、江苏、天津、福建;(全国均线1329.16元~2000元)第三层次:湖南、内蒙古、重庆、陕西、山东、安徽、湖北、甘肃、山西、辽宁、广西、贵州、四川;(1000元~1329.16元)第四层次:吉林、江西、青海、黑龙江、河南、新疆、河北、宁夏、海南、云南;(700元~1000元)第五层次:西藏;(700元以下)从五个层次的地区分布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1)我国处于高文化消费水平(第一层次)及中高文化消费水平(第二层次)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和总消费水平的地区分布几乎一致,均囊括了七个省份及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天津、福建。
2)我国处于中等文化消费水平(第三层次),中低消费水平(第四层次)及低消费水平(第五层次)的地区分布也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分布特点一样,并没有呈现传统观念认为的“东中西部”特征,没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
因此,对文化消费水平的判断,以传统的东、中、西部来划分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3)全国各地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也很不平衡。
首位上海(2653.67元)是末位西藏(441.02元)的整整6倍。
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分布特点一样,大部分省份及地区消费水平处在较低的第三及第四层次的,全国均线无法反映国内文化消费支出的实际情况,只有7个省份及地区处于全国均线以上,这说明了全国均线被高文化消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大大拉高。
4)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不平衡程度远远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的不平衡程度大。
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中,首位上海(2653.67元)是末位西藏(441.02元)的整整6倍。
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中,首位上海(17255.38元)接近近末位青海(7512.39元)的2.3倍。
从文化消费支出的6倍与消费支出总量的2.3倍可以明显看出其显著差距。
同时也可以看出,消费水平越高,对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越高。
3、从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全国均线13.29%)第一层次:江苏、北京、上海、浙江;(15%以上)第二层次:陕西、湖南、广东、安徽、天津、甘肃、内蒙古、贵州;(全国均线13.29%~15%)第三层次:山西、福建、广西、湖北、青海、重庆、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四川、吉林、新疆、辽宁、宁夏、河北、海南;(10%~13.29%)第四层次:云南、西藏;(10%以下)从上述四层次地区分布规律可总结出:1)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与其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及消费性支出总量有一定的关联,在第一层次(高占比)及第四层次(低占比)表现较为明显。
在三种层次划分上,可以看到第一层次的基本都是江浙地区、北京与广东,而宁夏、河北、海南、云南、西藏这五地区均在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分层与其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分层中占倒数五位,于消费性支出总量层次中也处于第五层次。
2)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虽然与其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及消费性支出总量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不是绝对的。
这次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的分层情况与前面消费性支出总量及文化消费支出的分层情况有较大差异,尤其在第二与第三层次上差异特别明显。
江苏与陕西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
江苏: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15.86%,列全国第1位,但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仅1699.26元,居全国第五。
陕西: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14.60%,列全国第5位,但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仅为1230.74元,列全国第11位,并处于全国均线以下,人均消费支出总量为8427.06元,处于第四层次。
4、文化教育消费1)文化教育消费支出地区差异巨大。
首位上海1203.57元是末位西藏263.58元的接近4.6倍。
全国均线638.4元,均线以上地区有8个,除陕西外,为东部沿海、东南沿海及京津发达地区,均线以下地区有23个,高教育消费的地区大大拉高了平均教育消费支出。
2)文化教育消费是文化消费中的比重最大成分。
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40%~60%,可以说,教育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需求中的刚性需求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