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护理
(1).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D.有季节性E.有感染免疫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
(5).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6).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
B.大流行C.散发D.暴发流行E.以上都不是
(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8).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6h 内,农村12h内B.甲类传染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12h以内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
E.乙类传染病在城市8h内,农村16h内
(9).传染病感染后最易识别的是
A.潜在性感染B.亚临床感染
C.慢性病原携带者D.隐性感染E.显性感染
(10).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A.潜伏期B.传染期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前驱期
(11).一日间体温之差在1℃以上,但低温未到正常,称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波状热E.回归热
(12).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A.机体免疫状态
B.病原体C.季节变化D.传染途径E.年龄
(13).急性病毒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免疫制剂
D.维生素类药物E.抗病毒治疗
(14).关于HBV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能耐受一般浓度化学消毒剂B.能耐受60%,4h C.煮沸即可灭活D.100%,10min可灭活
E.高压蒸汽消毒可灭活
(15).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
A.抗一HBs B.抗一HBe C.抗一HBC—IgM D.抗一HBC—IgG E.抗一HBV—DNA
(16).下列症状与体征哪项与甲型病毒性肝炎不相关
A.起病发热,乏力、厌食、巩膜黄染B.乏力、厌食、恶心、尿色加深C.腹胀、肝质地硬、脾大D.皮肤黄染、轻度搔痒E.腹软、肝大质软、轻度叩击痛
(17).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重点接种对象是A.急性乙型肝炎病人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母亲HBsAg阳性生下的新生儿
E.接受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的病人
(18).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行季节为A.4、5、6月B.5、6、7月C.6、7、8月
D.7、8、9月E.8、9、10月
(19).对于乙脑病人,护士应配合医师进行抢救的是针对下列哪组症状A.高热、头痛、呼吸衰竭
B.高热、呕吐、呼吸衰竭C.高热、昏迷、呼吸衰竭D.高热、惊厥、呼吸衰竭E.昏迷、惊厥、循环衰竭
(20).乙型脑炎病人意识障碍的护理,下列哪项措施不妥A.病人侧卧、头低脚高B.保持呼吸道通畅
C.保持水电平衡D.鼻饲E.肢体放于功能位
(21).下这除哪项外,均系艾滋病的易感者
A.男性同性恋者B.有多个性伴侣者C.静脉吸毒者D.血友病人E.病毒性肝炎病人
(22).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A.口腔念珠菌病
B.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C.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D.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E.疱疹性直肠炎
(23).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治疗和隔离病人B.治疗和隔离无症状病毒携带者C.切断传播途径D.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主动免疫E.对接触者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24).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E.昆虫叮咬传播
(25).在我国,多年来多数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的致病菌群是A.志
贺菌属A群B.志贺菌属B群C.志贺菌属C群D.志贺菌属D群E.以上都不是
(26).痢疾杆菌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A.空肠和回肠
B.回肠和升结肠C.升结肠和横结肠
D.降结肠和乙状结肠E.乙状结肠和直肠
(27).细菌性痢疾病人的典型粪便呈A.稀水样便B.糊状便C.黏液脓血便D.果酱样便E.柏油样油
(28).普通型急性菌痢的表现,下列哪项除外
A.高热、寒战B.腹痛、右下腹压痛
C.腹泻、里急后重D.脓血便E.昏迷、抽搐
(29).住院菌痢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的出院标准是
A.血常规检查正常B.大便镜检无脓细胞.C.体温正常D.连续2次大便培养阴性E.以上都不是
(30).乙脑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B.虫媒传播
C.接触传播D.母婴传播E.水和食物传播
(31).女性,22岁,突起高热,上腹不适,恶心,食欲减退,,体温38.5℃,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肋下1.5cm,腹水阴性,血ALT1200U,初步诊断为甲型病毒性肝炎,此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
C.性传播D.母乳传播E.血液传播
(32).黄女士,40岁,发热、咳嗽、气促伴吞咽疼痛1周。
体温38℃,两侧颊黏膜见散在溃疡表面白色分泌物,两肺闻及罗音。
血白细胞4
×10的9次方/L,CD4/CD8<1,x线胸片两面两肺间质性肺炎。
1年前曾去泰国旅游。
拟“艾滋病”,不恰当的护理措施是
A.安置病人于安静舒适的隔离病室内,病室外挂黄色标志进行严密隔离B.多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C.提供病人与其家属和亲友接触沟通的机会,以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D.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E.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3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
A.病原体、环境、易感人群B.病原体、环境、传染源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34).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情比较稳定
D.乙肝恢复期E.病毒复制强,有传染性
(35).哪项在急性肝炎病人中不应见到:A.疲倦乏力B.肝病面容C.肝区压痛D.食欲减退E.厌油腻
(36).下述疾病均应采取保护性隔离,但除外:
A.血液病B.甲型肝炎
C.淋巴瘤D.再生障碍性贫血E.免疫缺陷综合征
(37).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人数80%以上的年龄组为:A.2-6岁B.10-20岁C.21-30岁
D.31-40岁E.41-50岁
(38).菌痢腹泻的特点不包括
A.每日可达10-20次B.每次量少
C.伴有明显里急后重D.黏液脓血便E.有腥臭味
(39).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A.甲型、乙型、丙型
B.乙型、丙型、丁型C.丙型、丁型、戊型
D.甲型、丙型、戊型E.乙型、丁型、戊型
(40).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最突出的症状是
A.呼吸道症状B.消化道症状C.神经系统症状D.精神症状E.皮肤瘙痒症状
(41).下列重型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观察黄疸是否进行性加深
B.消化道症状是否改善C.给予高脂、高蛋白饮食
D.病人绝对卧床休息E.专人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