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中国专家共识
原创2016-08-30许菁
为规范我国直立倾斜试验方法、诊断标准、适应证及禁忌证,提高相关类型晕厥得诊断水平,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心电学技术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晕厥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循环杂志》社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直立倾斜试验标准操作流程中国专家推荐意见.
1 空腹4h,建立静脉通路,保持检查室环境安静,光线柔与,温度适宜(20~25℃).在倾斜开始前应至少平卧10 min。
倾斜角度70°。
2 基础直立倾斜持续时间随阳性反应随时停止,如果未出现阳性反应,应持续到最长时间45 min。
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固定剂量300~400 μg(国产硝酸甘油0、5 mg,3/4片),最长持续时间20min。
4 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时,从1 μg/min开始,每5min增加1 μg/min,至3 μg/min,使平均心率超过基线水平得20%~25%,最快心率不得超过150次/min,最长持续时间20 min。
1型,混合型。
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低于40次/min或低于40次/mi n得时间短于10s伴有或不伴有时间短于3s得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A型,心脏抑制型但无心脏停搏.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40次/min,时间超过10s,但无超过3s得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B型,伴有心脏停搏得心脏抑制型。
心脏停搏超过3s,血压下降在心率减慢之前出现或与之同时出现。
3型,血管抑制型。
收缩压在60~80 mmHg以下或收缩压或平均血压降低20~30mmHg以上,晕厥高峰时心率减慢不超过10%。
3型,血管抑制型。
收缩压在60~80 mmHg以下或收缩压或平均血压降低20~30 mmHg以上,晕厥高峰时心率减慢不超过10%。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阳性反应:在直立倾斜试验得10min内心率较平卧位增加≥30次/min,同时收缩压下降<20 mHg(即排除直立性低血压)。
1 评估不明原因得反复发作得晕厥。
2 在高风险情况下发生得不明原因得单次晕厥事件(如晕厥发生可能导致创伤或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无器质性心脏病反复发生晕厥;或虽然存在器质性心脏病,但心原性晕厥得可能已经被排除.
3 明确患者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得易感程度。
4 鉴别反射性晕厥与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5 鉴别伴有抽搐得晕厥与癫痫。
6 评估频繁晕厥与心因性疾病得患者。
1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伴有晕厥或进行性直立性低血压(伴或不伴有症状)分别诊断为反射性晕厥与直立性低血压。
2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未诱发出晕厥者为可疑反射性晕厥.
3 出现意识丧失或疑似意识丧失时不伴有低血压与(或)心动过缓可考虑心理性假性晕厥。
1 严重得冠状动脉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严重得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重度二尖瓣狭窄、严重得脑血管狭窄、妊娠。
2 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时除上述禁忌证外尚包括未控制得高血压、已知有严重心律失常得患者.
3 使用硝酸甘油激发时尚包括青光眼、低血压。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①在倾斜前应平卧10s,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及心电图。
②倾斜角度60°,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及临床表现,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得全过程后终止试验。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①舌下含化硝酸甘油4~6 μg/kg(最大量不超过300μg).②观察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如未出现阳性反应,需进行至含药后20 min.
血管迷走性晕厥阳性反应: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伴下述情况之一者为阳性:①血压下降;②心率下降;③出现窦性停搏代之交界性逸搏心率;
④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长达3s得心脏停搏。
其中“心率下降”就是指心率4~6岁<75次/min,7~8岁<65次/min,8岁以上〈60次/min。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阳性反应:在直立倾斜试验得10 min内心率较平卧位增加≥40次/min与(或)心率最大值达到标准(6~12岁儿童≥130次/min,13~18岁儿童≥125次/min);同时收缩压下降幅度小于20mmHg,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mmHg。
直立性低血压阳性反应:在直立倾斜试验得3min内收缩压下降幅度≥
20mmHg与(或)舒张压持续下降幅度≥10mmHg,心率无明显变化。
直立性高血压阳性反应:在直立倾斜试验得3min内收缩压增加≥20mmHg 与(或)舒张压较平卧位增加幅度达到标准(6~12岁儿童增幅≥25mmHg;13~18岁儿童增幅≥20mmHg);或者血压最大值达到标准(6~12岁儿童≥130/90mmHg,13~18岁儿童≥140/90mmHg)
来源: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直立倾斜试验专家、直立倾斜试验标准操作流程中国专家推荐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16,3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