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第九册音乐教案

正确第九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2009年——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五年级教学进度表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一、发声训练部分: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1、读谱知识:1、认识升记号,降记号。

2、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1、复习所学过的音阶及音程练习。

2、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

3、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3、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

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

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分析: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

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

本学期要学习歌曲7首,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

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

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嘀格伢儿的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嘀格调》和《脚踏水车唱山歌》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脚踏水车唱山歌》,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生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并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教材重点与难点: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及体会乐曲《土家喜欢咚咚喹》。

是注意音色与节奏的把握教学准备:有关土家族风俗民情的资料,磁带,录音机,电子琴一、课前工作1、组织上课2、总结上学期学习情况3、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二、新课学习《了解土家风俗》1.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乐曲是与哪个民族有关?(学生回答)你们回学过或听过那些土家族风俗:对山歌。

让我们一起来练唱《脚踏水车唱山歌》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民情风俗,听,土家族的水车在唱着山歌欢迎我们呢?2.放磁带《脚踏水车唱山歌》让我们来与他们一起唱一唱(要求:声音活泼,圆润,有弹性)3、学唱《嘀格调》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把土家族的娃娃也吸引过来了,他们正唱着山歌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唱的什么歌?播放《嘀格调》师:你们从这首歌曲的歌词中知道了他们唱些什么吗?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教师简介你能给歌曲取名吗?师:嘀格调是根据一首土家山歌改变而成的歌曲,出示《嘀格调》曲,再次欣赏土家族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再来听一遍《嘀格调》大家边听边在心里默默唱歌曲。

学唱歌曲师:土家山歌通常采用对唱的形式,我们也来进行对歌的学习比赛要求:自己选择对唱乐句,跟琴分乐句进行对唱师播放《嘀格调》跟音乐进行对唱、查自学情况后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句进行对唱)唱旋律,师:你能根据歌词的唱法唱一唱《嘀格调》的旋律吗?学生完整的唱歌曲,这里要注意结束句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乐曲介绍:冬冬喹施土家族的一种民族乐器,通常由竹子制成,乐曲为木管五重奏学生看书,了解木管的形状,随乐跳一跳在三年级跳过摆手舞,学生们回忆,然后听音乐跳一跳4、总结师: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民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

嘀格伢儿的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完成节拍练习教学目标:能安静的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

1能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重难点:2让学生体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抒情优美的情绪3、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和节奏。

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嘀格调》1听磁带,进行小声跟唱2、跟磁带进行伴唱,请学生随音乐热情跳起土家的摆手舞,体验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11引导谈话,进入新的刚才我们学唱了很活泼热情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曲风不一样的歌曲。

一、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1、放磁带,请生初听,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能了解是几拍子的歌曲,并谈一谈对于歌曲的感受。

《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是一首抒情优美又童趣盎然的优秀儿童歌曲。

歌词本身就象一首清新婉约,充满幻想的小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风景淡雅的画学完成,并说说卷。

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

2、复听,让学生能在心里默默跟唱,试着默唱自己的声部。

3、再听,让学生有情绪的轻声跟唱,注意提醒学生要“带着耳朵唱”,就是边唱边聆听。

二、安装2/4,3/4的电脑芯片”1、让学生分两组复习或听赏《嘀格调》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这两首歌曲,学生讨论歌曲的拍号,了解这两种拍子的含义。

2、全班一起拍拍火车上的节奏,以游戏的形式每组派一位同为什么是这样选择,进一步深化对2/4和3/4 含义的理解。

3、在书上找找哪些歌曲是2/4和3/4的拍子五、总结全课第二课西部放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黄河船夫曲》,了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3、了解并认识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4/4拍号教学重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能分辨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船夫的歌。

)师:太地道了。

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2)跟唱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一点,跟我唱。

师:这一句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陕北方言。

“我晓得”的“我”,唱成“e”。

3、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块表示这三段旋律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思考并个别回答。

知道协奏曲的概念。

分段复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并回答联想到的每一段的画面。

三、听赏《刮地风》1、放磁带,初听歌曲,感受明快的曲风2、再听,并进行跟唱3,比较两首歌曲的风格,说说感受四、音乐知识1、出示旋律,介绍小节、小节线、终止线2、拓展,请生找一找3、复习4/2,4/3拍号,认识4/4拍号,击掌体会强弱,三、总结全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赏歌曲《走绛州》,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走绛州》培养学生用明快`活泼的声音唱歌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具有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作用。

4、能跟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教学重点: 培养歌唱能力教学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学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l)音乐引路学生在歌曲《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提问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生:《黄土高坡》,高亢,粗犷……师:十多年前,这首歌曾红遍了全中国。

这么高亢、这么粗犷、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咱们一起去找找看!二、西部放歌1、唱《走绛州》(1)过渡语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

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

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2)听听《走绛州》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生:……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3)说说“走绛州”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生:……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

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

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

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4)学学挑担子师: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

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师:在教室里拿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生拿出自已带的长手巾模仿。

)(5)随乐律动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6)学唱曲谱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引导学生想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