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马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并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通过人物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及变化的方法,并探讨人物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诚信的抉择。
3.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感悟人物的诚信抉择,并从中获取人格的提升与修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描写关键词语,把握人物心理特征,客观、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心理及命运抉择的品读,引发对自身品质的思考。
【教学方法】
阅读点拨法、小组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围绕“抉择”的主题认真阅读文本,渗透思考,并在线与教师交流。
2. 利用网络搜索马蒂尔德人物形象评价等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美好的事物未必都能带来美好的命运,灰姑娘因为美丽的水晶鞋获得了她的王子和爱情,而小说的女主人公却因为一挂灿烂的钻石项链遇到了彻底颠覆的命
运,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由项链引发的故事。
文学常识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的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交代本课任务:看图说话(展示四幅插图)
要求:
1.阅读小说,弄清人物及相互关系、身份、地位、大体性格
2.看图复述相关情节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上节课通过大家的复述,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有了了解,情节大致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开展(PPT展示情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玛蒂尔德。
二、初读人物(5分钟)
1.十年前后,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吗?(5分钟)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
“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
三、品读人物
1. 是什么原因使玛蒂尔德发生了如此大变化?(重点探讨,15分钟)
她的性格(虚荣、浮躁、不切实际、爱幻想)导致命运的转折。
追问:作者如何认为?你认同吗?
“人生是多么奇怪……极细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
作者认为是项链的偶然丢失导致了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
(引导要点:
1.玛蒂尔德的性格、生活理念、价值观是导致她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2.找出体现玛蒂尔德价值观的心理描写语句,朗读品味:7个梦想、4个陶醉;
3.总结人物形象: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切实际)
2在命运的转折中,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那么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没有?(10分钟)
变:
①“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就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面对现实的勇气)
②“她懂得家里一切粗苯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一个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习惯劳动、习惯节省)
③“你好,珍妮。
”(自信自在)
不变:
①“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还怀揣虚华梦想)
②“他们就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凭着记忆去找一挂同样的项链。
”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
(依旧是个诚实的人)
四、思维拓展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怀揣七个梦想,十年后的她苍老憔悴,一贫如洗,你更欣赏哪个时候的她呢?(5分钟)
【设计意图:引出感悟——不仅外貌美丽,也要心灵美丽,要保有勇敢、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梦想不应只停留在幻想当中】
丢失项链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梦想着与现实截然不同的豪华生活,但她的梦想与现实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她对现实的“抗争”过程中,发生了项链丢失这一意料之外的悲剧,才使她付出了负债十年的代价。
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选择诚实面对,赔偿项链;十年艰辛后的她虽然苍老粗壮,但她通过自己的“英雄气概”,用辛勤劳动与丈夫一起还清巨额债务,并勇敢坦然地站在弗莱思节夫人面前坦承当初项链丢失的事实。
人物形象:勤俭、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1: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她的梦想?
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这种渴望不能只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
关键2:要看对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
)
五、归纳小结(2分钟)
莫泊桑开始创作《项链》的时候,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他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
”是的,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玛蒂尔德,不仅在外表,还看到了心里。
第三课时
小说欣赏:精妙的构思
(一)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
以“项链”为线索,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二)空白艺术
♦真相大白之后会发生什么?有人这样推想,你觉得有必要写吗?
1、玛蒂尔德悔恨不已,从此抛开享乐思想和虚荣心,开始脚踏实地地生活;
2、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又出入于上流社会,重新追求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3、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
4、玛蒂尔德为夺回那挂钻石项链,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不得不对簿公堂;
5、玛蒂尔德取回了那挂付出了她十年心血的项链,拿到珠宝店去换钱,可对方却告诉她:“这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300法郎!
(狗尾续貂:事物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
附1:《深山藏古寺》
宋代翰林图画院以词诗命题作画考试之《深山藏古寺》
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
这位昏君兼杰
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
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
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
他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
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注:魁选,即第一名。
)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
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
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
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
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教案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设问:
丢失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让我们从人物的心理层面看一下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组内合作讨论,各小组根据情节发展,分别从小说中找出有关玛蒂尔德心理描写的词语;
(2)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玛蒂尔德项链丢失前后的形象特征,将词语写在小纸卡上;
(3)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2.学习方式与要求:
(1)建立、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阅读与讨论;
(2)完成任务可获加课堂表现分,计入平时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挖掘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3.完成小组任务后,学生已能较为明确地感知人物的丰富形象,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你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从项链丢失导致十年艰辛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是马蒂尔德从中却获得了面对现实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从这一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喜剧?
全面、客观的玛蒂尔德人物评价:虚荣、浮躁,但不失诚实、勇敢的本质。
2.选择赔偿项链,玛蒂尔德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选择赔偿项链,艰辛十年,失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及动人的美丽,但她学会了诚实劳动、踏实生活,并收获一个诚信的自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树立即便身处逆境也要选择诚信待人的良好价值观】
有人说:爱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玛蒂尔德也没错呀!只是她命不好。
你怎么看?
关键1: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她的梦想?
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这种渴望不能只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
关键2:要看对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