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28日在咸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咸阳市市长张立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化”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好势头。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38.6亿元,比上年净增50亿元,增长13.1%,增速创近8年新高,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7亿元,增长37.8%;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7.2亿元,增长53.1%,高出全省平均增长速度29.8个百分点。

区域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同口径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同口径增长16.4%。

其它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改革开放全方位推进。

东靠西联战略稳步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西安咸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西安咸阳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运营良好,两市电话升位并网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复。

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不断深入,先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65个,为我市注入农业发展资金1.7亿元,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38项,建成了一批农科专家示范基地。

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80户市属企业退出国有序列,西北医疗器械厂整体出售,市天然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国有股权成功转让。

完成了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企业并联审批试点。

财税、金融、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全年引进合同项目800个,合同引进资金18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3亿元,较上年增长77.7%,签约项目开工率91%。

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1%,拉动全市GDP1.8个百分点。

“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对旱腰带地区特困户减免农业税,增加支农资金,设立支农贷款贴息,落实粮食生产直补,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全市粮食、果业、蔬菜、乳品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全市安排财政支农资金2.1亿元。

减免两税直接为农民减负1.9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的两位数增长,整个农村一片丰收景象!工业化迈出新步伐。

能化、电子、医药、食品、纺织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91.1亿元,增长18.2%。

能化工业实现产值95.5亿元,增长27.6%,总量和增速均居五大支柱产业之首,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

彬长煤田开发步伐加快,当年完成投资13.4亿元。

彬县下沟煤矿300万吨和旬邑燕家河煤矿90万吨技改工程已经完成,彬县火石咀煤矿300万吨二期技改工程、年产120万吨的长武亭南煤矿、年产400万吨的彬县大佛寺煤矿建设进展顺利。

全市原煤产量达到750万吨,成为全省第二大产煤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年新修城市道路、桥梁24.3公里,完成投资6.8亿元,相当于前十年的投资总和。

渭河(咸阳湖)、沣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渭河1号、2号橡胶坝基础工程已经完成,两岸护坡及河道疏浚正在紧张施工,沣河治理工程与渭河同步抓紧进行。

玉泉西路、迎宾大道、人民西路、文林北路、世纪西路、渭河三号桥、咸通路立交桥、世纪大道沣河桥等八路三桥城市重点工程建成通车。

阳光大道、崇文路、钓台路、河南街路、段家路及相关跨桥正在加紧施工。

长虹路、果子市街等13条背街小巷改造如期完工,城市亮化、绿化、气化、净化任务全面完成。

新增城市绿地42.2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7%。

新增天然气用户1.1万户,市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90%。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城市居民集中供热率达到40%。

城市公交增加投资2200万元,新增公交车67辆。

人民路上行驶的双层公交车成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旬邑、兴平、武功、三原、彬县等县市小城镇建设力度大、效果好。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服务业出现新亮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66户企业被列为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市县两级政务公众信息网站全部建成,17个市级部门的网站开通。

特色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增长11%。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36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97万人次。

足疗产业发展到340家,从业人员9500人,向外地输送足疗保健技师900人。

餐饮业发展空前活跃,市区初步形成了新兴路、人民西路、团结路、中华广场等4个餐饮企业聚集区。

房地产开发增势强劲,完成投资16.6亿元,增长28.9%;城镇商品房竣工面积95万平方米,增长4%。

房屋空置率0.3%。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完成总产值467亿元,增长13%。

商贸流通日益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3亿元,增长12.6%。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净增192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7元,增长8.9%。

为市民、农民和残疾人办的10件实事基本落实。

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累计解决了23.6万人的温饱问题,39.5万人摆脱了贫困,旱腰带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200元。

全年劳务输出51.9万人次,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0万人次,年创收36亿元。

以为城乡困难群众办好10件实事为重点,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社会弱势群体得到高度关注。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开辟“田间工厂”,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

全年新增就业人员4.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5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持续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完成计划任务,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启用,三原县成为全省第二个教育强县。

全市初中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达到78%,万人拥有大学生115名,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名列第3位。

高考升入本科院校学生突破万人。

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彬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成功。

全市医疗机构病床数达到1.27万张,千人拥有病床数2.63张,在全国同等城市中排名第11位。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市场管理特别是网吧整治得到加强,秦都、兴平、乾县、旬邑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

引智工作成效显著,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实施重大科技产业项目143个,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700户。

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人口自然增长率3.57‰。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市民生活质量位居全省十城市之首。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城市评比大赛中,我市从全国600个中小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也是西北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四五”普法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

市政府坚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

实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领导包抓信访案件和干部下访制度,配合省上妥善处理了咸阳华润群体性事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量明显下降。

清理历年拖欠工程款2.62亿元,兑现农民工工资3456万元。

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围绕创建“安全咸阳”,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新型政府建设初显成效。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许可层级监督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大力精文减会,2004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比上年减少56次,精简47%;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减少32个,精简32%。

市县两级共节约会议、文件、检查经费1470万元。

建设透明政府,开放市政府常务会议,从去年6月份以来,先后有6次、135名市民到会旁听,所提48条建议和意见全部办理完毕。

建设廉政、勤政政府,制定并严格执行了市政府领导班子不超标准配车、副职不配秘书、外出乘飞机坐经济舱等勤政廉政十条禁令,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一批案件得到查处。

此外,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气象、地震、人防、工商管理、技术监督、烟草、邮政、电信、档案、地方志、老龄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咸阳发生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变化,全市形成了政通人和、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大好局面。

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结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智慧。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教师、医务人员、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离退休老同志、青少年朋友,向人民解放军驻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中省驻咸各单位及所有来咸投资者,向一直关注、支持咸阳发展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总结2004年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机制和基础还不牢固;建设资金短缺,重点项目资金缺口达8亿元;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偏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状况依然困难。

二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2:44:34 ,第一产业比例偏大,工业构成中电子工业产品单一,能化、纺织工业产业链不长,医药、食品工业缺乏规模优势。

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不鲜明。

三是社会发展仍不够均衡。

城乡群众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部分城乡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全市还有4.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未能实现再就业;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16.5,尚未得到有力控制;部分学校布点不合理,一些乡村学校缺少英语教师,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群众子女就学难问题依然存在;县市区历年欠发干部职工和教师的工资仍有1.98亿元没有兑现;城市环卫、文化、体育等设施不完善;城市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市容卫生、广告管理、交通秩序还不令人满意,尤其是一些城镇和城乡接合部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蔬菜果品安全检测点不多,存在质量问题的豆制品、小食品在市场上仍时有发现,一些饮食摊点卫生状况不好;社会治安状况仍不尽如人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