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推导
RR = r x D
个公 ,则
r x D = R
公式两边同时除以r 公式两边同时变动, 公式两边同时变动,用⊿表示 1 ∆D = × ∆R = m × ∆R r Your site here
1 D = ×R r
2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在简化模型中, 在简化模型中,我们忽略了对公众持有现金和银行持有超 额准备金的变动对存款创造的影响。下面, 额准备金的变动对存款创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把这些 因素的变动考虑进货币供给模型中。 因素的变动考虑进货币供给模型中。 我们假定现金水平C和超额准备金ER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在均 我们假定现金水平C和超额准备金ER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在均 ER 衡状态下不变: 衡状态下不变:
Your site here 3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法定准备金总额等于法定准备金率r乘以支票存款D:
RR = r × D
代入方程( ),有 代入方程(1),有
R = r × D + ER
由于基础货币MB等于现金C和准备金R之和, 由于基础货币MB等于现金C和准备金R之和,则有 MB等于现金
c = {C / D} = 现金比率
e = {ER / D} = 超额准备金比率
我们的推导从下面的等式入手: 我们的推导从下面的等式入手:
R = RR + ER
(1 )
这个等式说明,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额R等于法定准备金RR 这个等式说明,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额R等于法定准备金RR 和超额准备金ER之和(前面的简化模型中曾假定ER ER之和 ER为 和超额准备金ER之和(前面的简化模型中曾假定ER为0)。
Your site here
6
3.货币乘数背后的意义 3.货币乘数背后的意义
※由以上数据可知,准备金余额
R = MB − C = 13.3 − 3.7 = 9.6万亿
※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月12日决定,从2010年1 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 金率0.5个百分点,即从原来的16%上调至 16.5% 。假定2010年1月份准备金余额为10万亿 (上面的计算得到9.6万亿),则金融机构存款余 额约为10/16%=62.5万亿。调高0.5%的存款准备金 率,将相应冻结62.5x0.5%=0.3125万亿存款准备金, 即减少约3000亿基础货币。
货币供 货币供给 2010
田秋生教授
货币 数
1.多倍存款创造: 1.多倍存款创造:简化模型 多倍存款创造
我们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我们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这意味着 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总量RR等于银行体系的准备 金总量R:
RR = R
法定准备金总量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乘以支票 存款总量D:
1+ c m= r+e+c
Your site here 5
货币乘数 m 可表示为
3.货币乘数背后的意义 3.货币乘数背后的意义
※ 截止2009年9月末,中国基础货币余额为
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185亿元,同比增长 13.7%。流通中现金余额C为3.7万亿元,同比 增长16.0%。9月末,货币乘数为4.39,比上年 同期高0.53,货币扩张能力仍然较强。(摘自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 r +e+c
M=D+C) 利用货币供给等于现金加上支票存款的定义式(M=D+C),再 次将C替换为 c x D,有
M = D + c × D = (1 + c) × D KK (3)
将方程( 将方程(2)代入方程(3),得到 代入方程( ),得到
1+ c M= × MB = m × MB r +e+c
Your site here 7
MB = R + C = r × D + ER + C
由于 有
ER = e × D, C = c × D
MB = r × D + e × D + c × D = (r + e + c) × D
Your site here 4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括号里的项,就可得到支票存款D 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括号里的项,就可得到支票存款D与基 础货币MB之间联系的表达式: MB之间联系的表达式 础货币MB之间联系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