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老护理---老年临终护理

养老护理---老年临终护理

养老护理---老年临终护理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临终关怀是由临终关怀团队对救治无望的病人及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维护临终病人生的尊严、死的安逸,并为家属提供包括沮丧期在内的家庭及自我料理、生理及心理关怀、咨询及其他各项服务。

2.意义
①维护临终老人人格尊严;
②提高临终老人生活质量;
③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死亡心态;
④减轻临终老人家属心理负担;
⑤为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

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原则
(一)以照料为中心
对临终老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已有治疗为主转为护理照顾为主。

(二)维护人的尊严
老年人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养老护理员应维护和支持人格权利。

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

(三)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些人片面的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老年人已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护理员也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知该如何面对老人。

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老年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老
年人最有效的服务。

(四)共同面对死亡
有生便有死,死亡和畜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使生变得有意义。

而临终老年人只是比我们更早些面对死亡的人,他们的现在也是我们以后要面临的。

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要迎接挑战、勇敢面对。

因此,爱心护理员只有建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坦然地指导老年人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珍惜即将结束的生命的价值。

同时应和临终老年人一起共同面对死亡,讲他们的经历视为自己的体验,要有恰当的移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和处理一些事情。

三、临终老人生理变化和反应
临终老人生理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濒死期各个器官功能均已衰竭。

1.循环衰竭
表现为皮肤苍白或发绀、湿冷,大量出汗,脉搏快而弱、不规则,血压逐渐下降,少尿等。

2.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频率变快或变慢,呼吸深度变深或变浅,出现鼻翼呼吸、潮式呼吸、张口呼吸等,最终停止呼吸。

3.胃肠道功能紊乱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缺乏、便秘或腹泻、脱水等。

4.肌张力丧失
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无法维持良好、舒适的功能体位(被动体位),软弱无力等。

5.感知觉、意识改变
疼痛,但其他感觉能力丧失。

睡眠障碍或淡漠、嗜睡、昏睡、昏迷,也可产生幻觉等。

四、临终老人心理反应和护理
美籍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博士于1969年《死亡与濒
死》一书中将临终老人复杂心理和行为归纳为五个典型的阶段。

此研究在世界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一)否认期
老年人极力否认即将到来的死亡,拒绝接受事实,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诊断错误。

这个阶段可以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照料时要注意,不要揭穿此时老年人的心情,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温和地回答老年人的询问,希望能尽快接受现实。

而不应延长此阶段,并且,言语要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致。

(二)愤怒期
此时,已知病情、预后,但不能理解,气愤命运的不公,为什么死亡会选择了他。

常迁怒于医疗护理人员、家属、物品等,以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怨恨。

照料时应予以理解,认识到这是有益健康的正常行为,已较否认期有进步。

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不正面冲突,但应制止过激行为,以防意外发生。

(三)协议期
老年人接受事实,不再怨天尤人,相反还积极配合治疗,态度友善,希望奇迹出现,能改变命运,延长生命。

照料时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四)忧郁期
治疗无望后,病情日益恶化,老年人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心理,如悲哀、沉默、压抑、哭泣等,希望亲人陪伴、照顾,并交代后事。

照料时应多陪伴老人,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老人一些安慰、关心和心理支持,并满足亲人陪伴的要求。

(五)接收期
一切努力挣扎无望后,老年人变得平静下来,准备接受死亡,不再恐惧、悲伤,已经认命,只要求安静。

照料时应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不要强迫交谈,并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帮助解决未了的心愿。

以上五个阶段可因人而异,有时会交错出现,有时会缺失,持续时间不一,需认真观察、分别护理。

五、临终老人家属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1.早起反应及护理
理解家属反应,鼓励家属宣泄感情,适时介绍临终护理,尊重家属和病人的自主选择。

2.临终关怀期
临终护理要做到多元化支持,整体护理临终老人,提供有关临终护理知识给家庭核心成员。

3.给家属提供陪伴亲人的环境,教会家属亲自照顾老人的生活,让家属觉得自己尽了最大努力。

4.允许家属或宗教信徒或牧师为死者祷告祈福。

六、对丧偶老年人的哀伤辅导
1.心理调适开始可在亲人挚友帮助下让丧偶老人尽情宣泄,然后安慰诱劝开心是老伴的希望,给予心理支持。

2.建议子女把老人接去同住一段时间鼓励老人振奋起来。

3.建立新的生活模式找老朋友、老同事或同样经历的老人交流,建立或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淡忘悲伤的情绪。

4.再婚,丰富内心生活。

5.跟踪随访了解老人身体心理情况,尽力提供护理服务、生活指导与建议,顺利度过悲伤期。

七、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一)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1.保证营养
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应少食多餐,满足老男人的口味,鼓励自食。

必要时鼻饲或肠胃外高营养等,以满足老年人的最低营养需要。

2.管理排泄
便秘、腹泻、尿潴留或尿失禁的及时、有效的处理,可改善临终生活质量,增加舒适程度和维护老年人自尊。

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或
减轻压疮发生的程度。

3.口腔护理
可增加老年人的食欲,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增加舒适感。

4.缓解呼吸困难
可给予半坐卧位、吸氧、翻身叩背排痰、气管切开、药物等,来缓解呼吸困难的程度。

5.促进休息和睡眠
环境安静、光线适宜、温湿度适宜等,为老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二)安置舒适的环境
老年人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

其目的是让老年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老年人免受精神刺激。

(三)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
1.养老护理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协同医师和护士,实施整体护理。

临终老年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检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高度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生活照料、技术操作。

2.搞好基础护理。

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有做好翻身、多拍背,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压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密切配合医生和护士,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

如各种管道的通常、大小便标本的采集、出入量的准确记录等,不能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

4.认真书写护理记录。

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

5.尽量减少老年人的痛苦,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护理师动作轻柔,态度和蔼。

6.做好老人年饮食护理。

基于老年人食欲下降的特点,护理员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老年人的饮食,既要满足老年人的热量需
求,又要迎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老年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老年人。

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老年人,耐心倾听老年人内心的痛苦,鼓励老年人说出自己的恐怖和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

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骗,否则会使老年人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9.动员家属和亲戚朋友多探视老年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10.对老年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

八.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
养老护理员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老人更多的爱。

“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藉。

“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

护理员讲话时要语气亲切,富有同情心,使老年人处于关怀、体贴、慰藉之中。

“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

“操作美”:护理员进入老人房间,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老年人的信任。

生活照料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