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郡雅礼一中附中联合编审
名校卷高三月考理综试卷八
一、单选题
1. “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也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使其迈入细胞水平。
依据细胞内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B.所有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不会被水涨破
C.只能用真核细胞来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D.原核细胞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2. 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是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彼此关联并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体系,由生物膜围成的各区室之间通过生物合成、蛋白质修饰与分选、囊泡运输等维持其系统的动态平衡。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其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B.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C.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D.细胞膜作为主要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固定不变
3. 孟德尔在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中,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模式。
按照这一模式,科学家应从要解释的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再从这些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是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
中消失
B.“若对F1(Dd)测交,则子代显隐性状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
C.摩尔根实验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4. 取小白鼠(XY型,2n=40)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交叉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40条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
D.一个精细胞中最多可能有20条含3H的染色体
5. 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 2与RuBP在酶Rubisco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酸(PGA)。
但是当O 2浓度较高时,O 2与CO 2竞争性结合RuBP,O 2与RuBP反应后生成二磷酸乙醇酸(PG),最终释放CO 2该过程称为光呼吸(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叶片在光照停止后,CO 2释放量突然增加,称为“二氧化碳的猝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呼吸现象的发生取决于CO2和O2浓度的比例
B.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若植物呼吸强度不变,则CO2的产生量减少
C.若突然停止光照,PG的生成量会减少
D.O2与RuBP反应的过程必须在光下进行
6. 大气CO 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水环境中碳循环的部分
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环境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藻类等生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循环
B.图示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只能通过CO2的形式返回无机碳系统
C.绿藻、褐藻、红藻分别分布于水体表层、中层、深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
结构
D.该水体中藻类植物众多会消耗大量水体中的氧,不利于该生态系统
二、综合题
7. 2021年,“碳中和”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碳中和”即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
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
简单理解就是要使碳排放量=碳吸收量。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大概分为4种路径: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
(1)“碳中和”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度,与 _____ 大致相同。
(2)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碳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
主要形式是 _____ 。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利用CO 2和水合成有机物,其能量转换的过程为 _____ 。
(3)碳封存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动植物遗体长期被掩埋在土壤中形成 _____ ,
是碳封存的形式之一、土壤秸秆中的碳以 _____ 形式存在,近些年来,禁止秸秆焚烧,采取秸秆还田等措施,使得我国农田表层土壤储存了大量的碳。
(4)实现碳中和的对策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
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 _____ 稳定性,一般而言生物种类越多,该稳定性越 _____ 。
8. 下图为重症肌无力的致病机理,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灾难性地衰弱进程,例如,早期他们可能难以张开眼睑,在这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兔子难以竖起它的耳朵,随着疾病的发展,多数肌肉萎缩,患者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损害
而死亡。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据图分析,重症肌无力是由于_____ ,导致肌反应受到抑制,肌肉萎缩。
(2)重症肌无力属于哪一种免疫失调疾病? _____ 。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
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 _____ ,从而抑制 _____ 免疫的应答。
除此方案外,请再提出一条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案: _____ 。
9. 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
为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研
究了大棚内不同条件下草莓植株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_____ 。
(2)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低于D点,由图分析原因是_____ 。
(3)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_____ 。
E点对
应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在22℃条件下比在17℃条件下光合速率高,原因是
_____ 。
(4)若环境中CO 2浓度降低,曲线上的E点将向 _____ 方移动。
10. 果蝇作为典型的实验动物,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相对性状
明显、染色体组成较简单、突变体种类多等优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_____ 个,在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_____ 条。
(2)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下图所示。
引起这4种果蝇变异的
原因都属于 _____ ,已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红眼雌果蝇和
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了图一所示变异红眼后代, _____ (填“能”或“不能”)判
断出该变异是由母本还是父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基因型为X R X r Y的个体
会产生 _____ 种比例相等的卵子。
(3)果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纯合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
现有甲(黑体雌果蝇)、乙(残翅),丙(白眼雄果蝇)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体,这3种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某小组让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 1,F 1相互交配得到F 2,F 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_____ 。
11.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
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
..的是 __________ (填编号)。
(2)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
__________ 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
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 __________ 个。
(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__________ 育种。
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 __________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
__________ 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
为评价
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____ 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__________ 。
12. 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普及,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
抗虫棉培育
过程如下图所示:
注:质粒中“Bt”代表“Bt毒蛋白基因”,“Km R”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1)过程①是基因工程4个步骤中的 _____ ,所需要的酶是 _____ 。
过程③将
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的目的是 _____ 。
(2)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大大减少 _____ 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3)体外快速扩增目的基因,常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为 _____ 。
(4)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_____ 。
(5)若要检测转基因棉花细胞中Bt毒蛋白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采用核
酸分子杂交技术,用 _____ 作探针;若要鉴定转基因棉花是否被赋予抗虫特性,需要做 _____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