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扶余市第一中学2022--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一物理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56分)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及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并将自己所选答案标记在试卷上,保存好试卷,以便利进行试卷分析。

2.本试卷共14小题,每小题 4 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10为单选、11-14为多选。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由于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由于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由于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箔张开,由于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2.如图所示,在皮带传动装置中,主动轮A和从动轮B半径不等,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轮的角速度相等B.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同C.两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D.两轮转动的周期相同3.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不能确定4.我国放射的低轨道卫星一和高轨道卫星二相比,它们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一的速度较小B.卫星一的速度比卫星二的大C.卫星一的周期更长D.卫星一的周期与卫星二的相同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很多国家放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质量可以不同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6.如图所示,在光滑且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金属小球A和B,它们用一绝缘轻弹簧相连,带同种电荷.弹簧伸长x0时小球平衡,假如A、B带电荷量加倍,当它们重新平衡时,弹簧伸长为x,则x和x0的关系为() A.x=2x0B.x=4x0C.x<4x0D.x>4x07.关于电场线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线是直线的地方肯定是匀强电场B.电场线的方向就是带正电的摸索电荷的运动方向C.点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所在处的电场线的切线重合D.画有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没画电场线的地方就不存在电场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肯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空气阻力不计,则物体的机械能()A.肯定增加B.肯定削减C.肯定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削减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就是功,功就是能B.物体做功越多,物体的能量就越大C.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个物体就没有能量D.能量转化的多少可以用做功来量度10.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转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在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转化为内能的能量为( ) A.12m v2 B.2m v2C.14m v2 D.m v211.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B.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使两个点电荷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C.使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1倍,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同时使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A B原来的12D .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1212.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过电场区域后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a 、b 是轨迹上的两点,关于粒子的运动状况,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A .该粒子带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由a 到bB .该粒子带负电荷,运动方向为由a 至bC .该粒子带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由b 至aD .该粒子带负电荷,运动方向为由b 至a13.如图5所示,倒置的光滑圆锥面内侧,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A 、B 沿锥面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A 、B 两球的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角速度A 的比B 的小 B.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相等C .它们的线速度v A < v BD .A 球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 球的向心加速度 14.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 .全部带电体的电荷量肯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 =1.60×10-19CD .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试验测得的第II 卷 (44分)二、试验填空题(16分)15. 用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试验所用的电源为同学电源,输出电压为6V 的沟通电和直流电两种。

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头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6分)下面列举了该试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 依据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 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 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E. 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 依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削减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内,并说明其缘由:操作不当的步骤有:① 。

②没有必要进行的有:(2)(4分)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的数值。

如图所示,依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的连续的五个点A 、B 、C 、D 、E ,测出A 距起始点O 的距离为s 0,点AC 间的距离为s 1,点CE 间的距离为s 2,使用沟通电的频率为f ,依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___ ______。

(用s 1 s 2 f 表示)(3)(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中发觉,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缘由主要是由于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过该试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

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精确 的值为g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试用这些物理量和上图纸带上的数据符号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 = 。

三、论述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2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得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终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sin 37°=0.6,cos 37°=0.8.求:(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小物块的加速度是多大; (3)电场强度变化后小物块下滑距离L 时的动能.17.(10分)如图,一很长的、不行伸长的松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物块A 和B 。

B 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A 质量为3m , 用手托住,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

从静止开头释放A 后,B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多高?18.(8分)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 轴,在过原点O 垂直于x 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 =6.0×105 N/C ,方向与x 轴正方向相同.在O 处放一个电荷量q =-5.0×10-8 C ,质量m =1.0×10-2 kg 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沿x 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 0=2.0 m/s ,如图所示.求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g 取10 m/s 2)As 2s 1B C D Es 0O打 点计时器纸带重物夹子高一(理科)物理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6分,每题4分,部分得分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B C B A C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ADAADBDABBCD二.填空题(共16分) 15.(1)(6分)操作不当的步骤有:①步骤B 是错误的。

应当接到电源的沟通输出端。

②步骤D 是错误的,应当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没有必要进行的有:步骤C 不必要,由于依据测量原理,重锤的动能和势能中都包含了质量m ,可以约去。

(2) (4分)答 (3) (6分) 重锤的质量m三.计算题(共28分)16.(10分)解析:(1)小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受重力、电场力和斜面支持力,则F N sin 37°=qE ① F N cos 37°=mg ② 由①②式可得E =3mg 4q .(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E ′=3mg8qmg sin 37°-qE ′cos 37°=ma 可得a =0.3g .(3)电场强度变化后小物块下滑距离L 时,重力做正功,电场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37°-qE ′L cos 37°=E k -0 可得E k =0.3mgL .答案:(1)3mg4q(2)0.3g (3)0.3mgL17. (10分)解: 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A 落地时对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18. (8分)解析:物块先在电场中向右减速,设运动的位移为x 1,由动能定理得:-(qE +μmg )x 1=0-12m v 20所以x 1=m v 202(qE +μmg )代入数据得x 1=0.4 m可知,当物块向右运动0.4 m 时速度减为零,因物块所受的电场力F =qE =0.03 N >μmg ,所以物块将沿x 轴负方向加速,跨过O 点之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最终停止在O 点左侧某处,设该点距O 点距离为x 2,则-μmg (2x 1+x 2)=0-12m v 2解之得x 2=0.2 m.4)(212fs s a -=]4)([212f s s g m --24213mv mgh mgh ⋅=-2121mv mgh =h h h H 5.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