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九年级.目录.狼 (4)桃花源记 (5)陋室铭 (6)爱莲说 (7)五柳先生传 (8)马说 (9)送东阳马生序 (10)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5)唐雎不辱使命 (17)出师表 (19)《孟子》两章 (21)鱼我所欲也 (23)捕蛇者说 (24)黄生借书说 (26)曹刿论战 (27)邹忌讽齐王纳谏 (29)愚公移山 (30)晏子使楚 (32)陈涉世家 (34)古诗背诵 (37)古文背诵 (43)弟子规 (52)朱子家训 (53)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六。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止:通“只” 。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从:跟从。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故,旧、原来。
窘:困窘,处境危急。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蔽:覆盖、遮蔽。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过了一会儿。
瞑:闭眼。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洞,打洞。
其,指柴草堆。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尻:屁股。
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
要:通“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具言:详细地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诣(yì):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遂:终于。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全唐文》卷六O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元公集》。
(《丛书集成》本)。
“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藩: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染:沾染(污垢)。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焉:助词。
隐逸: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
不详:不知道。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就。
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屡空,经常是空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辈,同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
觞,酒杯。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中的《杂说》。
《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
唐代文学家。
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祗:只是。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通“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且:犹,尚且。
策之:鞭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