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金预算制度

资金预算制度

资金预算制度
定义
资金预算是企业、机构或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管理层次需要,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编制的各个经济业务的经费估算,通常涉及收入、支出、投资、财务状况等方面。

资金预算制度是对资金预算过程中的各项制度、规定及工作程序、职责分配、资金管理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的体系。

目的
资金预算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1.确保预算编制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
时效性。

3.统筹各项经济活动,协调各部门预算和实际行动。

4.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
机构或组织中的作用。

5.对资金预算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和审批。

内容
资金预算制度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编制程序
资金预算制度的编制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
1.各部门预算编制及填报。

2.预算审核和会签。

3.预算汇总和整合。

4.批准和公示。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资金预算制度的核心环节。

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编制时间和周期。

2.设定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3.明确业务范围和预算类型。

4.制定预算编制说明和表单格式。

5.明确各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责和权限。

预算审核
预算审核应根据财务要求、业务要求以及某些历史数据等
因素进行科学审核,具体要求如下:
1.按照财务监督原则和会计核算规则进行审核。

2.对预算数据有关习惯和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3.对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核。

4.对预算编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预算汇总
预算汇总是将各部门预算集中到总预算,为制定最终预算
打下基础。

1.收集各部门预算。

2.分类汇总各业务部门预算。

3.全面汇总各业务部门预算。

4.撰写汇总报告。

预算批准
预算批准是对通过审核的预算进行最终批准和发布的过程。

具体要求如下:
1.按照本制度规定的批准级别,进行预算审批流程。

2.对于审批流程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复审和重审。

3.对于审批通过的预算,实现公开公示,并备案存档。

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指实际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实现预算目标。

1.实时采集和更新预算信息。

2.建立预算管理数据平台。

3.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4.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和控制。

总结
资金预算制度的实行,是企业、机构或组织实现合理管理、高效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编制及实施资金预算,可以准确把握企业、机构或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向,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并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预算制度,对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