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班级:姓名:实验组别:实验时间: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3、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250mL试剂瓶实验药品:NaCl固体、蒸馏水实验(1-1):配制80mL0.50 mol/L的NaCl溶液(一)实验步骤: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g。
3、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
实验(1-2):用0.50 mol/LNaCl溶液配制100mL0.10 mol/L的NaCl溶液(二)实验步骤:1、计算:计算所需0.50 mol/L的NaCl溶液体积为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0.50 mol/L的NaCl溶液mL。
3、溶解:把量取好的的NaCl溶液倒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
(三)误差分析1.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容量瓶上标有、、,它有不同规格:mL、mL、mL、mL等。
2.要进行洗涤这步操作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要将配好的溶液,从容量瓶里倒入试剂瓶?4.定容时不慎滴加液体超过刻度线,则该实验失败,应倒掉重新配制。
为什么?实验二酸碱中和滴定班级:姓名:实验组别: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c(标)×V(标)=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三、实验仪器和药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滴定管刷四、实验步骤(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 。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 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 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三)数据处理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如:标准液读数时 ①先俯视后仰视 ②先仰视后俯视 课后巩固:1、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 )A 、酸式滴定管B 、碱式滴定管C 、锥形瓶D 、量筒 2、准确量取25.00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 A 、50mL 量筒 B 、10mL 量筒C 、50mL 酸式滴定管D 、50mL 碱式滴定管3、有一支50mL 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0mL 刻度处,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都流下排出,承接在量筒内,量筒中溶液的体积 ( )A 、大于40.0mLB 、为40.0mLC 、小于40.0mLD 、为10.0mL 4、用0.1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浓度的浓硫酸,其实验步骤如下:(1)配制稀硫酸溶液100mL ,操作方法是:在 里盛适量蒸馏水,用 滴定管取1mL 浓硫酸,使其缓缓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 中,并用 搅拌,以达 的目的。
将 后的溶液沿 注入 中,用蒸馏水洗涤___ _和 2~3次,洗液都注入 中,振荡摇匀后,将水注入 ,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处,改用 加水至 。
盖好瓶塞,振荡摇匀后,转移至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
(2)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10mL 稀硫酸,注入 中,滴入3至5滴酚酞并摇匀后,用0.1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到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刚好使溶液 ,即达滴定终点。
(3)记录和计算:求:稀释前后硫酸物质的量的浓度。
(4)讨论:①碱式滴定管在盛氢氧化钠溶液前要先用 洗净再用 润洗,盛待测硫酸溶液的容器是 ,容器在盛稀硫酸前,要用 洗。
②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溶液洗,只用水洗,立即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将会使测定的稀硫酸浓度 (偏高、偏低、不受影响,下同)。
③滴定前,盛稀硫酸的容器水洗后,用稀硫酸润洗,再盛稀硫酸10mL ,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将会使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结果 。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无气泡,后因操作不当进了气泡,测定结果,使稀硫酸的浓度 。
⑤盛稀硫酸的容器内盛10mL 稀硫酸后,再加入10mL 水后滴定,则测定结果,硫酸溶液浓度将 。
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并记录读数,测得的硫酸溶液浓度将 。
实验三 乙酸乙酯制备班级: 姓名: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醇和羧酸制备酯的方法。
2、 练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及蒸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C H 3C O O H +C H 3C H 2O H 24C H 3C O O C H 2C H 3H 2O+C H 3C H 2O H224H 3C H 2O C H 2C H 3H 2O +C H 3C H 2O H24H 2O+C H 2C H 2主反应:副反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药品及物理常数三、仪器、反应装置图与试剂仪器 试管、导管、酒精灯、玻璃管、铁架台、量筒、锥形瓶、药匙、分液漏斗、试管刷、火柴试剂 乙醇 、冰醋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无水碳酸钾、沸石四、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14ml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再在加入试管中8ml冰醋酸,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
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通过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两厘米处。
将馏出液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
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水相,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碳酸钾干燥。
将干燥好的粗乙酸乙酯小心倾入50ml锥形瓶中(不要让干燥剂进入瓶中),加入沸石后在水浴上进行蒸馏,收集73-80℃的馏分。
把收集的产品放在台秤上称量,记录称量质量。
五、注意事项:1、酯化反应所用仪器必须无水,包括量取乙醇和冰醋酸的量筒也要干燥。
2、加热之前一定将反应混合物混合均匀,否则容易炭化。
3、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4、用10%碳酸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时有二氧化碳产生,注意及时给分液漏斗放气,以免气体冲开分液漏斗的塞子而损失产品。
5、正确进行蒸馏操作,温度计的位置影响流出温度,温度计水银球的上沿与蒸馏头下沿一平。
6、有机相干燥要彻底,不要把干燥剂转移到蒸馏烧瓶中。
7、反应和蒸馏时不要忘记加沸石。
8、用CaCl2溶液洗之前,一定要先用饱和NaCl溶液洗,否则会产生沉淀,给分液带来困难。
六、思考题和测试题思考题1: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思考题2:加入浓硫酸的量是多少?思考题3:为什么要加入沸石,加入多少?思考题4:为什么要使用过量的醇,能否使用过量的酸?思考题5: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必须浸入液面以下:思考题6:为什么调节滴加的速率(每分钟30滴左右)?思考题7:为什么维持反应液温度120℃左右?思考题8: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思考题9:实验中,怎样检验酯层不显酸性?思考题10:酯层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过后,为什么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而不用CaCl2溶液直接洗涤?思考题11:为什么使用CaCl2溶液洗涤酯层?思考题12:使用分液漏斗,怎么区别有机层和水层?思考题13:本实验乙酸乙酯是否可以使用无水CaCl2干燥?思考题14:本实验乙酸乙酯为什么必须彻底干燥?测试题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测试题2、本实验若采用醋酸过量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测试题3、蒸出的粗乙酸乙脂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测试题4、实验中使用浓硫酸的作用?测试题5、能否用浓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测试题6、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时要小量分批加入,并不断摇动接受器?测试题7、实验中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思考题1答: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具有催化和吸水作用。
思考题2答:硫酸的用量为醇用量的3%时即能起催化作用,当硫酸用量较多时,由于它具有吸水作用而增加酯的产率。
但硫酸用量过多时,由于高温时氧化作用的结果对反应反而不利。
思考题3答: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爆沸,加入1-2粒即可。
思考题4答:使平衡向生成物一方移动,使用过量的酸不好,因为酸不能与酯共沸。
思考题5答:反应过程中,我们控制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必须浸入液面以下。
思考题6答:若滴加速率太快则乙醇和乙酸可能来不及反应就随着酯和水一起蒸馏出,从而影响酯的产率。
思考题7答:温度太高,容易发生副反应,影响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思考题8答:使用饱和Na2CO3溶液中和反应液中残余的乙酸。
思考题9答:先将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再滴上几滴酯。
思考题10答:当酯层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CaCO3沉淀,使进一步分离变得困难,故在这步操作之间必须水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