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选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选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选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同学们能总结出有哪些学问点吗?有哪些重要学问点?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选修三生物学问点归纳笔记》,盼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关心!
1.高三选修三生物学问点归纳笔记篇一
1.水,男性60%女性50%。

2.细胞内液三分之二,外液三分之一。

3.组织液也叫细胞间隙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汲取,小部分被淋巴管汲取,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4.内环境理化性质:酸碱度,渗透压,温度。

5.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钠离子氯离子占渗透压作用的90%,37度时为770kp,等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6.血浆pH接近中性,
7.35-7.45,稳定性与HCO3-HPO42-有关。

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接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血浆含有较多蛋白质。

9.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起源海洋)。

10.随着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1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2.贝尔纳——神经系统调整,坎农——神经和体液调整,现代+免疫。

(主要)
1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反射是在中枢神经参加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15.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6.兴奋:受到刺激后,相对静止——显著活跃。

17.静息电位时K+外流,刺激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18.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杯状球状。

19.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即引发新的神经冲动。

20.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高三选修三生物学问点归纳笔记篇二
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
1、培育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育基和液体培育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育基和自然培育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育基和鉴别培育基。

2、培育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
3、微生物在固体培育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育基还需满意微生物对PH、特别养分物质以及O2的要求。

5、获得纯洁培育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将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灭菌;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

高压蒸汽灭菌:如培育基的灭菌。

7、用固体培育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育,可分为两步:制备培育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8、固体培育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育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育基表面。

当它们稀释到肯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育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11、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滤膜法。

12、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育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想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看的只是一个菌落。

13、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设置对比的主要目的是排解试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①如何证明培育基是否受到污染:
试验组的培育基中接种要培育的微生物,对比组中的培育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比)。

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育基是否有选择功能:试验组中的培育基用该选择培育基,对比组中培育基用一般培育基(牛肉膏蛋白胨培育基)。

假如一般培育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育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育基有选择功能。

15、如何分别分解尿素的细菌?培育基中以尿素为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假如PH上升,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别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育基。

17、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无法形成,培育基中会消失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亮圈。

(产生了透亮圈,说明纤维素被分解了,说明有纤维素分解菌)
3.高三选修三生物学问点归纳笔记篇三
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依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终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观察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依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观察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观察多少个细胞?20×(1/2)2=5
4.高三选修三生物学问点归纳笔记篇四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需依靠(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肯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鲤鱼。

8、群落:在肯定的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全部的生物。

(不是全部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5.高三选修三生物学问点归纳笔记篇五
提取DNA的方法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

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别目的。

此外,DNA不溶于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别。

2)DNA对酶、高温柔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但是对没有影响。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温,而DNA在以上才会变性。

洗涤剂能够瓦解,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在条件下,DNA遇会被染成色,因此二苯XX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