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是要求教师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

下面从常规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导语的艺术性
一节课的导语必须引人入胜,才能为讲授新课铺平道路。

这里介绍三种导语的设计:
1、承上启下的引入。

课与课之间都有过渡的过程,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

上课时应注意承上启下,总结上节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不让学生感受到突然。

有些学科也可通过对过去学的引入,使已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使其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感到困难。

2、通过生活或工作实例引入。

对于生活、工作中的事例或自然现象,有时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撷取生活、工作中的或自然现象中一些恰当的例子,作为新课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可望了解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直观法引入。

图表或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利用这种方法的直观性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1、提问时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也可以削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学生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当学生因心理、知识、语言或思维诸方面的障碍,很难确切回答问题时,教师决了能冷眼旁观,让学生难堪,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及时启发诱导,理顺其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样,既可使学生因终于回答了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又可使他们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2、把握提问最佳时机。

提问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不能形成固定的模式。

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在新旧知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此时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情绪活跃,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大大提高其求知欲。

3、提问的深度要适中。

所提问的问题既不要太难或太易也不要过大或过小。

问题太容易,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问题太难,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会影响学生的学
习信心。

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次提问,注重提问的质量,要做到深浅适度,恰到好处。

三、语言的艺术性
讲课是一门艺术,不是一般讲话,也不是朗读文章,更不是拉家常式的谈天说地,而是知识迁移、智能培养的过程,是逻辑表达和感染力的统一。

教师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就可把讲授的内容讲得准确、明白、生动,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教师语言艺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必须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讲课时,无论是课的分析、理论的阐述,还是定律的推导应用,所用的词汇都要准确、简明扼要,不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语言要简明精练,不要重复拖沓,废话连篇。

这就是讲课的科学性与简洁性。

讲课要理顺先后顺序,层次分明,安排得当,分段合理,分析、综合贴切。

这就是教学的逻辑性。

那种不分主次、次序颠倒、混合不清的教学方法,必然产生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讲课的语言要鲜明形象,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这样才能具有生动性,让学生的精力充沛、兴趣十足的听课。

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一些比喻、对比、俗语、歇后语等,将枯燥的东西讲得妙趣横生,形象生动,但不能追求低级趣味。

四、板书的艺术性
板书包括书写和作图。

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
师的口头表达、推导论语、实验演示相偎相成,能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的内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的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简练,要提取讲授知识的精华,加以归纳、概括,做到条分缕析,纲目详明。

板书要规范,板书的字迹要工整,图表规范,线条清晰,布局合理,可恰当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增强直观性和鲜明性。

边讲解边板书,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了分散学生注意力。

五、总结的艺术性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总结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学生在一节里所学到的东西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及时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把新的内容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于检查和再现。

所以课堂总结的艺术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可采用图表总结和多层次总结。

知识的传授,一般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

采用图表总结,可把知识加以归纳、综合,使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知识,而且对知识的结构、体系及各部分的联系与作用也能得到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这种方法既直观明了,又便于掌握。

采用多层次总结,可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系统的总结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这样,学生喜欢听讲,便于记忆,勤于思考,乐于发言,从而使
教与学双方能积极配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