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魏著雪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38-01
"艺术"从广义上讲,一切具有独特、新颖、创造性的事物都可称为具有艺术性。

因此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事物都有欣赏价值和探讨价值。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就是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创造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活动使之达到艺术性。

通过这种艺术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教有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的安排也同样具有艺术性。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称之为具有艺术性呢?
1.教师的备课要有艺术性
我们要积极提倡要精心备课,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求也很高。

具有艺术性的备课,应该是能把上课中的每一个关节点,什么内容都安排的到位,并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

还要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过渡自然。

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序应该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做到循序渐进、逐步传授、点面结合、有始有终。

好的备课还要做到难易安排适当。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仔细考虑,妥善安排好教学进程。

具有艺术性的备课不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教师把握好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应具有艺术感染力
"教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表演艺术家"。

小学教师更应该是这样。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稚气未脱、天真可爱却又相对缺少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的孩子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应该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及趣味性。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并接受知识的程度。

平铺直叙的语言只能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而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上课时,教师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表达,往往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融入到问题之中,从而集中了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声音的高低长短能够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动作和表情得配合恰到好处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使问题迎刃而解。

3.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学也是这样,要想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学习的基础和兴趣了解他们的心里情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有效沟通,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4.有针对性的小插曲
所谓"小插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其他内容,目的是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插曲不能偏离教学内容。

小插曲虽小,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

5.精心设计板书,力求板书具有艺术性
艺术性的板书,应该具有高度概括、形象直观、美观的特点,不仅给学生美的感受,而且还能起到提纲携领作用。

6.作业批改也应该注重它的艺术性
一堂课上得好,不等于达到了教学目的,作业的批改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对作业的分数看得很重,一次作业的批改就有可能直接影响他学习的情绪和兴趣。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好、中、差对作业比较好的要采用一些指出小错误的方法,让他能更好;对一般的作业除了指出错误之外,还要用一些鼓励的语句,以便促使他们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向优秀同学靠拢;对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因为这类学生自暴自弃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自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表现而大动干火或严厉批评,更不能不了了之。

我们更要关心他们,耐心地对其劝导,用自己的心去感染他,使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7.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
由于小学生有好动的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总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不遵守纪律而大声指责,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羞愧难当,很没面子,造成他们不能安心上好每一节课成绩反而会下降。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一种野蛮的。

一名好的教师,要上好课,除了要学好教学本领外,还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

我们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而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慈爱的心,谆谆诱导,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和学生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学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劳动,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的活动,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教育舞台上最出色的艺术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