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手段以及相应的治疗。
方法将我院妇科2014年1月~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妇女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并对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
结果在进行筛查的妇女有3319人,确诊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
当中出现有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患者有46例,压力性尿失禁(SUI)有97例,生殖道损伤64例。
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该种疾病其临床特征并不是非常明显,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标签: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康复;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性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导致女性的盆腔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或退化、损伤,继而并发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1]。
在临床上以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发生率最高的问题,而且多数患者以上问题还可以同时出现。
现就对我院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后出现问题并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回顾性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妇女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进行筛查的妇女为产后42d~60岁的已婚妇女,排除掉在月经期,腹部手术之后,患有恶性肿瘤、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孕妇。
1.2 方法采用统一的FPFD疾病筛查流程,先对患者进行系列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性生活质量问卷、尿失禁问卷等问卷报告,接着对患者使用盆底常规检查仪进行常规的检查以及相应的实验室和盆底纤维肌力分类测试。
1.3纤维肌力分级盆底肌肉只要包含有Ⅰ类和Ⅱ类纤维肌力,按照肌力可以分为0~5级[2],其中以4级以下表示患者有盆底功能障碍。
1.4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分类法)以处女膜为参照(0)点,以阴道前壁、后壁和顶部的6个点为指示点(前壁两点Aa、Ba,后壁两点Ap、Bp,顶部两点C、D),以六点相对于处女膜的位置变化为尺度(指示点位于处女膜缘内侧记为负数,位于处女膜缘外侧记为正数)。
同时记录阴道总长度(tvl),阴裂(gh)的长度、会阴体(pb)的长度。
2 结果
在进行筛查的妇女有3319人,确诊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在40岁以上的患者当中疾病的病发率8.2%。
当中出现有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患者有46例,压力性尿失禁(SUI)有97例,生殖道损伤64例,其中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问题的患者有32人,患病患者的年龄为38~65岁,其中>40岁的患者有105人,而且多产妇为112人。
当中自觉有尿失禁等症状的患者有86例,发现问题的时间为2~10年,期间有进行治疗的患者仅有4人。
3 讨论
盆底疾病是女性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发病病率高达15%以上,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当中高达30%。
由于对本病的知识了解不够,或者是由于羞怯等因素导致该类疾病的就诊率不到1/3。
在我院的调查研究报道当中就指出,在进行筛查的3319例患者当中,出现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而40岁以上的患者疾病的病发率8.2%。
1/3的患者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问题,且自觉有尿失禁等症状的患者有86例,发现问题的时间为2~10年,期间有进行治疗的患者仅有4人,进一步证实该病的就诊率较低。
对于该类疾病的态度必须是早发现早治疗为主,而目前多是采取保守型的物理治疗方案为主。
首先控制好泌尿生殖道感染,防止便秘,配合专门的盆底康复治疗仪器对患者的盆底肌肉进行有效的生物电刺激,还可以给予患者服用对症的补充气血的中药,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对于出现了Ⅱ度以上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此时保守治疗已经达不到明显的效果,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为主,按照患者的疾病的严重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选择手术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韩燕华,苏园园.广东中山地区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J].广东医学,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