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1《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一:叙述[1]

001《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一:叙述[1]

7—10页)全知视角:了解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洞察所有人物的心理及过去、现在和未来; 对所有人物随时随地进行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 叙事者是局外人,控制读者情感,读者被动接受。

有限视角:遮蔽作者意图,隐藏某些情节;根据需要时而抒发感慨,发表见解;叙事者是局内人,放纵读者情感,读者主动接受; 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1.见证者(由“我”来叙事,真实可感) 2.贯穿者(“我”是行文线索,贯穿行文始末)3.主旨的揭示者(我随时随地抒情议论,抒发感慨,发表见解:揭示文章主旨) 4.主人公的烘托者(“我”是线索人物,“我”是重要人物,但“我”不是主人公,烘托和突出主人公) 可以回顾苏教版必修一的一篇散文——韩少功的《我心归去》。

12~16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 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

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

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

”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

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

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 “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

”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是的。

”我简短地回答道。

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

“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

“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

“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2.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

(4分)13.分析舅舅决定买琴后细节描写的作用。

(4分)14.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4分)15.评价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分)16.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4分)没有名字的东西(法国)奈保尔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

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

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

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

我喜欢看他工作。

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

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

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

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

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

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

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

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

”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

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

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

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

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

他拼命干活。

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

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

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出。

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

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

”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错。

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

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

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

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

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

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

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

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

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告诉我。

为什么?”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

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

但对我来说,他变了。

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2.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请根据全文内容,指出题目“没有名字的东西”的象征意义。

(3分)13.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3分)14.“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15.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16.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12.①舅舅忍痛决定卖琴;②父亲去卖琴;③舅舅把琴送给“我”;④母亲舍不得卖琴;⑤我去卖琴发现琴是假的。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13.①刻画出舅舅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心情和为能买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的欣慰心情。

②引出后文的父亲买琴的情节,为后文舅舅把琴送给“我”做铺垫。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14.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故事真实可感。

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以“我”为线索组织情节,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③“我”是主题的揭示者,通过“我”的买琴和与“父亲”的谈话,暗示文章主题。

④“我”是主人公“父亲”的烘托者,借用“我”的形象来突出“父亲”的伟大形象。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15.①父亲是一个善良、敢于冒险、有责任感、爱护家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本质)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赞美对家庭高度负责的父亲们形象,无形地批判置家庭不顾而只管自己逍遥的父亲们形象,发父亲们深思。

(人物形象的意义)16.①对舅舅来说,“提琴”象征“亲情”和“无私的品格”。

②对母亲来说,“提琴”象征“亲情”和“物质财富”。

③对父亲来说,“提琴”象征“亲情”和“善良的品质”。

④对“我”来说,“提琴”象征“亲情”和“精神财富”。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12.诗意的生活,或追求精神的生活,或追求理想的生活。

(3分,意思符合即可)13.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作铺垫。

(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14.“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