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王少东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3期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使广大未成年人视野更加开阔,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已严重滞后了。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快速普及,各种不健康的观念也不断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

在社会大氛围下,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由来已久。

学校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素质较低,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

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个别校长和教师贪污舞弊,违法乱纪;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热衷于搞有偿家教家养,在所教学生中办各种有偿辅导班;巧立名目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各种辅导资料。

这些现象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些学生过分重视个人利益,不关心社会,缺乏同情心,缺乏责任感,法纪观念淡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率上升,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只有从娃娃抓起,培养亿万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才,我们才能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有所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

对小学生应大力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对中学生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对高中生应注重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二是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建设。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应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特点,构建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健全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综合考核制度。

三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

如今未成年人吃苦锻炼的机会太少,应创造必要的条
件,多让他们经受锻炼,如夏令营、军事训练、模拟法庭、社区活动、城乡手拉手互换体验活动等。

这些活动适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广泛开展。

四是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国情教育。

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对未成年人进行国情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应积极探索新时期国情教育的规律。

通过教育使未成年人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将国情教育内容广泛渗透到相关学科之中,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国情教育专题实践活动。

(二)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是孕育明天的摇篮,校长和教师肩系教书育人的重任。

校长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应在教育系统普遍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把师德师风教育与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时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待遇,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实践。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热爱孩子、尊重孩子。

得到师爱和尊重的学生会更加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老师,教育会更有实效。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真诚平等地对待他。

不仅仅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和听话的学生,更要热爱、尊重那些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能时时“循规蹈矩”的学生,真正体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是健全机制,重在落实。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常规工作,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

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应亲自抓师德师风建设,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师德师风修养。

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应长期坚持下去,考核结果要与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等挂钩。

要让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受到重用,师德师风低劣的教师受到惩戒。

(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十分重要。

社区教育应以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作为重要任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未成年人在社区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

如何依托社区安排好未成年人的校外活动是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应积极探索学校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构,使社区教育成为保进未成年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应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思想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校应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

学校应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家访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

广电媒体应多开办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节目。

校外活动场所是开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

应加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管理和建设的力度。

要坚决取缔容纳未成年人的黑网吧和电游室,大力加强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公园、广场等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特别是在当前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配套建设。

未成年阶段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能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民心工程。

让我们高举科学发展观理论伟大旗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