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成长——《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经典文化意境优美、文字精巧、韵味独特、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幼儿好奇好学,诵读是他们的强项,只要引导得当,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我们开展诵读活动,是在帮助孩子做一种文化的积淀,我们现在引导孩子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定会慢慢感悟,孩子会背的古文、了解的经典相关知识是直接的、外显的,而孩子的个性萌芽、接受的文化熏陶则是隐性的、不被人察觉的,如果他们能长此以往地诵读经典,这些烙在潜意识里的经典精髓定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闪光、发热、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从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幼儿园经典诵读的目标、内容、教材的开发;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的环境创设及探寻开展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各种有效途径四个方面做了认真扎实的研究,积累了一些材料,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初步成文,积累了一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效途径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经典教育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一、对课题的认识“幼儿园经典文学诵读的研究”课题自2009学年开始实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研究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增加。
我们发现这个课题的研究范畴也越来越大,课题的名称就更改为切入口更小、更利于操作的《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经典”由读经典古文古诗拓展为合理地将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剧、名画、名曲、礼仪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的欣赏教学穿插进幼儿的学习活动,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
“诵读”从单一的读、念衍化为老师带领小朋友轻松愉快地读、念、唱、吟、诵、欣赏经典,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孩子接触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
该课题由我主持,是全园教师参与全园铺开的行动实践研究。
研究近三年来,课题组扎实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幼儿园组织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借鉴,既在日常活动中诵读经典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探索,也在经典诵读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引导孩子诵读经典,可以促进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对文化精神的把握和自身完满人格的塑造,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引导孩子从小接触经典,是帮助孩子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
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文化人,成为高品位的文化人,因为这样的中国人,能传承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能立足,能更好地站在世界文化之林,因此经典诵读工程是根的工程,是塑造心的工程。
我们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来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让新一代中国人豪迈地立足在世界文化之林。
二、课题实验的构想(一)课题的研究目标1、探寻适合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
2、探索“经典诵读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倾听能力、阅读兴趣、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②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自信心、良好意志品质等心理健康发展。
③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集体意识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④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孩子走进经典,了解经典,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的熏陶,开拓孩子的心胸志趣,敦厚好学精神,在孩子纯净、空阔的心灵中奠定灿烂的中华文明,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营造一支观念正确、理论领先、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1年9月)⑴采用问卷法、文献法,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学习,明确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课题在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先在小范围的幼儿中活动,刚开始实验,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小班189个幼儿中,只有39.9%的家长会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通过看多媒体教材或者经典书籍诵读,在选择如何读经里,有81.8%的家长对孩子诵读经典不做要求,都认为孩子感兴趣就多读几句,不喜欢就算了;另一方面我园的教师都较年轻,经典基础太差了,又缺乏及时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为此我园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一方面组织一些文化诵读的专家、学者、教师来校讲座;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自强国学功底”的要求,加强园本培训,有计划地逐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⑵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方案并报教科所审批,请专家论证。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请教,总结经验,2011年9月我们向教科所递交了《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的课题评审方案,并于10月立项。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9月)⑴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初步研究。
⑵重点放在诵读经典方式方法研究上,建立经典诵读培养目标体系,开发诵读内容,探索多通道地引导孩子接触我国经典文化,形成小、中、大班三个系列。
我们选择优秀的经典故事、画、礼仪、名家介绍布置在幼儿园的过道走廊大厅,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尝试将经典故事、名曲、名剧纳入经典诵读的活动内容中。
我们的教师们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呈现出各种优秀的教案,初步形成了园本教材。
3、中期汇报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⑴整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开展行动研究。
⑵积累过程研究资料,着力指导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
⑶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观摩讨论等方法重点进行经典特色学习活动第二轮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主题方案。
5、结题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并形成成果报请有关专家鉴定。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和学习语言的目的,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
在开展诵读活动的同时,我们验证了诵读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①促进幼儿倾听能力、阅读兴趣、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②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自信心、良好意志品质等心理健康发展。
③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集体意识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④让孩子走进经典,了解经典,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的熏陶,开拓孩子的心胸志趣,敦厚好学精神,在孩子纯净、空阔的心灵中奠定灿烂的中华文明,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目标、内容、教材的开发在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幼儿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
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经典;激发兴趣,以读为主;方法灵活,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快乐诵读幼儿发展层级目标简列如下:班别诵读培养目标诵读内容小班1、学会安静地听老师、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在鼓励下愿意在集体面前背诵古文。
3、乐意参加诵读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跟读经典内容,发准字音。
4、在鼓励下能坚持诵读古文(在家中、幼儿园里)。
《三字经》中班1、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听老师、同伴说话,不打断别人的话。
2、能单独在集体面前背诵诗文。
3、大胆参加游戏,在游戏中认真诵读,发准字音。
4、能专心欣赏诵读表演,能说出主要内容,并大胆模仿。
5、对理解古诗内容有兴趣,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6、能在家中复习所学内容。
《唐诗》大班1、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
2、在大方、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背诵古文3、积极参加诵读游戏活动,并能与同伴合作大胆组织诵读游戏。
4、能仔细欣赏诵读表演,有兴趣学习表演内容与方法。
5、主动、自信地领读、指读,对认读简单的汉字感兴趣。
6、坚持诵读古文,养成习惯。
《弟子规》经典学习活动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幼儿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将之合理地穿插进幼儿园主题活动。
幼儿园经典教学的参考文献幼儿园自编的教学详案3、“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环境的创设我们要营造“经典诵读”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要在环境布置这个显性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园内楼梯、走廊、墙面进行布置,介绍经典人物的生平、著作、贡献以及传诵至今的经典故事,一楼走廊为《三字经》挂轴,二楼走廊为《唐诗》挂串,三楼、四楼走廊为《弟子规》挂幅,每层走廊墙上设有经典故事板,大厅定期更换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展板,而且都是结合本土特色的资源进行创设,别出心裁。
每个班中创设经典导读的墙面布置:如“爸爸妈妈跟我读”、“我会读”等。
园内每天播放经典名曲、名剧,为孩子创设一个口之能读、耳之能听、目之能视皆是经典的环境;其次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同时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诵读氛围,坚持运用正面教育的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快乐地诵读,喜欢诵读并逐步养成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成长发展。
图一:墙上的经典故事图二:《弟子规》挂幅图三:《唐诗》挂串图四:《三字经》挂轴图五:传统美德故事宣传板4、探寻开展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各种有效途径在实践研究中,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从集体教学活动、日常诵读经典活动和主题活动等三个方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集体教学活动。
我园小、中、大班每周开设一次经典特色学习活动,我们将根据各年龄组幼儿的特点确定特色学习活动的内容、目标系列,将之有机融入幼儿园已有的主题活动之中,形成我园特色的课程体系。
有计划地将经典故事、名剧、名画、名曲纳入了经典导读的内容,大胆实践、创新,设计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特点与古文特色相结合,将教学策略与学习途径相结合,让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习。
初步分为语言领域——经典故事、成语欣赏,艺术领域——名剧名曲名画欣赏、社会领域——节日民俗介绍、礼仪品德培养等几方面。
①语言领域——经典故事、成语欣赏。
如经典故事欣赏活动:经典故事是世代相传富含教育寓意的老故事,《闻鸡起舞》、《牛角挂书》、《囊萤映雪》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深入浅出地教导我们勤奋学习;《孟母三迁》、《疏广教子》等经典故事幼儿喜爱之余还能激发他们感受父母养育艰辛、尊敬长辈的感情共鸣;《孺子可教》、《季札挂剑》、《孔融让梨》给幼儿树立了做人、交友的榜样……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②艺术领域——名剧名曲名画欣赏。
经典的名剧和名曲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如《摇篮曲》、《光明行》、《花木兰》、《宝莲灯》等,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光明行》的作者——瞎子阿炳,能在如此条件下,作出如此作品,让孩子们深深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