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一定的关系,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智商和情商的互补互动,协调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非智力因素
智力与一个人的先天性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它可以由后天性因素激发。

因此,与智力因素相比,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情感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情感的内容
1.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

这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本身的情感,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是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事业,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需要有更多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的工作。

2.对学生热爱、尊重。

建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情感,不仅包括对学生个体的情感,而且包括对学生群体的情感,有的教师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爱生如子;有的教师只是将师生关系看作“教”与“学”的关系,缺乏情感上的升华,更有甚者,把学生看作对立面,视为给自己添乱,有情感上抵触情绪。

3.主导情绪状态及情绪表现。

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信、乐观,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

有的主导情绪状态是热情高涨、精神振奋的,有的主导情绪状态是平静、温和的,有的情绪低落、冷漠,甚至发怒、生气。

情绪表现主要是指教师在表现教材内容时的表情也有丰富和贫乏之分。

有的教师情感丰富,能将教材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感染;有的相对贫乏,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的过份呆板,使教材中藏有的情感因素无法通过教师表情再现。

教师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教师的情感具有“感染性”。

(二)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具有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功能
教师的情感是教学的基本动力系统,实际上,在教师传授知识并把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能的过程中离不开起动力作用的情感,可以这么说,情感的参与度与学生知识接受的好坏、快慢呈正比。

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就会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使他们变得聪慧而活跃。

反之,则会压抑其潜能和创造力。

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视觉形象,有利于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记忆准确而持久。

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师的情感决定课堂气氛
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指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有什么
样的态度刺激,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积极的情感,对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积极的情感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心理过程是知、情、意三方面统一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当情绪、情感、意志处于良好状态时,认知的效果就一定会高。

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必须主动驾驭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四)教师情感的激励功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

必须依靠教师情感教育的力量,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学从情感入手,情理交融,使学生从知识的科学美中产生美感,数学中主要包括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以及数学思想美、数学家和数学老师的情感美等。

在美的享受中启迪人们的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出旺盛的求知热情,并从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中,产生爱憎分明,扬善抑恶的情感体验,受到情感陶冶,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喜爱的情感,将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深入的、主动的激情,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二、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情感教育策略
1.转化基础薄弱型差生的策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环境,让差生畅所欲言,把他们的缺点展露出来;对优、差生在内容、速度上区别对待,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对差生进行分批地查漏补缺,脚踏实地地进行;差生完成作业也可以与优生不同,让他们对数学学习达到一个“自我满意”状态;重视课堂设计,渗透数学史(特别穿插一些数学家、名人经历“小失败”的奋斗过程)。

2.转化厌倦畏惧型差生的策略:提高上课艺术,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让数学成为一种享受;搜集整理数学史与数学美方面的小资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3.转化家庭影响型差生的策略:关心爱护他们,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经常与家长沟通,优化学习环境,与家长一起制定适当目标和作出符合实际的期望,并定期检查、评价。

三、学生情感及作用
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学习精神的养成,比如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有更持久的影响。

(一)学生情感主要有对数学的情感和对教师的情感
对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喜欢的程度、态度,有的学生对数学热爱,有的不喜欢数学。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表现在:有的学生教师尊敬、爱戴,有的则敬畏、畏惧,有的则厌恶、对抗、憎恨。

(二)学生情感的作用
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越学越爱学,形成一种“乐学—想学—善
学”的良性循环;对数学感到厌烦的学生往往越学越厌学,形成一种“厌学—畏学—黝学”的恶性循环。

学生情感也会相互感染,如果班上大多数学生都对数学学习怀有积极的情感,数学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就会被大多数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的情感所感染,从而鞭策自己以大多数同学为榜样学好数学。

只有在知识的传授中插人情感的成分,才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风光”,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知识插上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魁力。

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都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坚强的
意志,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实现智商和情商的互补互动,协调发展,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