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东西方戏剧的起源1、戏剧:2、简述戏剧与文学的异同。
相同:戏剧和文学一样,都是社会形式及生活的一种呈现。
相异:文学:是限制艺术,文本艺术;戏剧: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样式,一种行为艺术。
3、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样式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4、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民间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具体地说就是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
5、“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
”这句话出自王国维。
6、戏剧产生的三个文化条件:1)模仿性的表演;2)故事性的增强3)观演的分化与交流的出现。
7、分析东西方戏剧起源的历程。
在世界上自古至今存在着两大风格迥然,形态各异的戏剧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的欧美戏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传统和以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日本能乐为代表的东方戏剧传统。
东西方戏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戏剧都是源自民间,是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相联的。
8、“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
9、“喜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狂欢之歌”。
10、中国戏曲的源头是1、原始歌舞2、祭祀仪式3、古代俳优的表演4、百戏、角抵戏。
11、中国戏曲形式较为复杂包含了唱、念、做、打、说等,是更为综合的艺术。
12、司马迁谓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指的是古代的俳优13、百戏:古代的“百戏”又称“角抵戏”,秦汉时已出现,是各项技艺汇集在一起,彼此竞争,互争优胜。
这些,后来同歌唱、舞蹈等合流,成为中国戏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打”。
二、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14、古希腊时期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15、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喜剧大师,被恩格斯称作是“喜剧之父”的是阿里斯多芬。
16、埃斯库罗斯的创作特点:1、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2、第一个在戏剧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3、艺术风格上,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高雅凝重,规模宏大,奠定了西方悲剧庄重、严肃、高贵的气质底蕴。
17、欧里庇得斯的创作特点:1、第一个将悲剧用于刻画世俗生活中的平民。
“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
2、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
3、善于塑造女性形象。
4、艺术上:语言自然流畅,接近口语,富于感情,说理性强,重视话语的修辞效果,善于用文字塑造形象。
18、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的戏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被称作“剧场里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人的是欧里庇得斯。
20、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悲剧作家是索福克勒斯。
21、阿里斯托芬的创作特点:1、诗人想象力丰富,情节虚构、荒诞但主题很现实。
2、擅长用象征,从而将抽象概念拟人化。
3、善用谐音字,使其产生喜剧效果。
4、在语言上,朴素生动的民间语言搭配城市中的文雅语。
22、阿特拉笑剧:是早期罗马一种粗鲁的即兴喜剧,这种喜剧通常结构松散,情节不定,表现一些笑柄人物的愚蠢或奸诈,包含了许多笑闹的场面和即兴的幽默。
23、拟剧:起源于巫师祭神时的歌唱表演,是一种短剧,主要在街头演出。
拟剧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讽刺风俗习惯,风格较为粗俚。
24、披衫剧:依据希腊晚期和以神话为题材的中期喜剧及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新喜剧改变而成,同时吸收了意大利民间戏剧的因素。
由于剧中人物穿着希腊披衫,罗马人称这种喜剧为“披衫剧”。
25、简述中世纪的戏剧背景:1、封建制度的形成2、战乱与文明倒退3、基督教神学统治26、中世纪戏剧的两大发展态势——宗教剧和世俗剧27、宗教剧:中世纪的宗教剧是从复活节庆典仪式中发展而来的,宗教剧的第一个演员是教堂的牧师。
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和教会史上的圣徒事迹。
类型: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
28、奇迹剧:以表现神的巨大威力和神奇作用来吸引观众的戏,被称为奇迹剧。
29、神秘剧:专门表现上帝复活、传播教义以及圣徒们的奇异经历称为神秘剧。
30、道德剧:是一种以寓意的手法,宣扬宗教道德或世俗道德的戏剧。
31、文艺复兴戏剧发端于意大利32、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三种样式喜剧、即兴喜剧、田园剧。
33、马基雅维利的《曼陀罗花》,是第一部用意大利语写成的喜剧。
34、即兴喜剧:①没有以文字记录的剧本,只根据剧情大纲,临时编造台词,进行即兴表演。
②表演过程中出男女主角外,其他演员均戴面具,因此也成为“假面喜剧”。
题材:都是以爱情和诡计为题材演出形式:片段格式化、人物定型化35、田园剧:16世纪下半叶,从田园诗演变而来。
以诗的形式写成,演出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服饰,表现农村的生活背景,描写田间室外桃源般的生活,远离生活现实,只在宫廷贵族中流行。
代表作家:塔索的《阿明塔》,是第一部真正的田园剧。
36、古典主义的文艺特征:一、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宣扬公民义务;二、注重理性;三、模仿古代,师法古人,重视格律。
37、古典主义时期,“理性”是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成了检验和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38、古典主义时期法国戏剧的特点:固守古代模式,把悲喜剧严格的区分开,用古代题材进行创作,希望从古代英雄人物身上或者历史题材中寻找为王权服务的东西。
39、“三一律”:又称为是…三整一律“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
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条固定法则。
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循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剧本中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它既有束缚的因素需要打破,也可作为一种形式,集中严谨的写出成功之作。
40、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法则是“三一律”。
41、“三一律”成为古典主义戏剧法则的原因:1、它符合法国人讲究条例清晰,结构匀称的艺术追求。
2、其次,他将戏剧演出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地点,去解决矛盾冲突,容易使剧中的紧张气氛得到强化,从而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觉刺激,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42、高乃依的悲剧代表作《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标志了法国现代戏剧的开始。
43、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
44、莫里哀的创作特点:1、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
2、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社会上的各种恶行败德作为自己的喜剧材料,揭露现实。
3、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塑造典型,情节集中紧凑。
4巧妙地吸取民间艺术的养份,表现古典主义的优点,突破古典主义的限制,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性、战斗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点。
45、《太太学堂》开创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先河,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46、菲尔丁戏剧创作的特点:1、广泛吸收了英国民间戏剧的传统和手法;2、把诙谐、怪诞的成分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杂糅在一起。
3、内容上多是对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进行鞭挞,对社会政治的黑暗丑陋进行嘲讽。
4、开创了社会政治戏剧的体裁样式,结构形式自由,内在逻辑性强,讽刺尖锐,语言简洁犀利。
47、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伏尔泰、狄德罗、博马舍。
48、狄德罗戏剧的理论观点:1、主张打破古典主义的束缚,打破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严格界限,要求民主化,要求建立一种运用日常生活语言,表现市民家庭生活内容的“严肃喜剧”,也就是“市民剧”后成为“正剧”。
2、重视喜剧的社会功用,强调作家要关心社会上发生的重大问题。
49、博马舍的戏剧理论主张:接受并发展了狄德罗的戏剧主张,在剧作《欧也妮》的序言《试论严肃的戏剧类型》中,宣扬和发挥狄德罗“市民剧”的理论主张,并首次使用“正剧”的名称,提出用“正剧”代替悲喜剧,并明确提出了“正剧”的题材内容要从现实生活中来,主人公必须是来自“第三等级”的现代人的主张,为创立启蒙戏剧中的“正剧”做出了贡献。
50、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对戏剧创作的认识:1、反对古典主义戏剧,反对机械地模仿,提倡市民悲剧的创作,要求真实、自然,强调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德不同。
2、主张学习莎士比亚,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内容和时代的本质,强调人物形象的性格因素。
3、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他把剧院成为“道德的学校”认为启蒙就是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51、歌德的戏剧美学观点:在继承和发扬狄德罗、莱辛等人的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感悟,以及创作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注重实际、肯定现实、强调思辨、反对抽象、尊重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注重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和艺术观。
52、19世纪欧洲戏剧分为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53、浪漫主义戏剧的特点: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崇尚主观,讴歌自然天性,强调艺术家的激情、个性、想象和灵感,主张戏剧既不必拘泥于古典传统的所谓规则,也不必恪守生活真是的局限。
喜剧家们喜欢夸张的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抒发自我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
54、夏多布里昂—被称作是“浪漫主义之父”55、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作为浪漫主义的理想纲领和宣传书,强调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
同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反叛。
56、现实主义戏剧的特点:①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尽可能地反映生活的真实,并激起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生发出改变现实的渴望。
②在艺术表现上,以客观再现为基础,以塑造典型人物为原则,以逼真和准确的刻画细节为要义。
③戏剧通常具有时间、地点和事件比较集中的特点,注重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和戏剧的内在张力。
④在演出方式上,强调“第四堵墙”的存在,力图使演员的“自我”生活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力求在舞台上创造逼真的生活幻觉。
57、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条件:1、19世纪社会各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西方人在观念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认识到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的抽象抗议和对未来的空洞理解,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时代、社会的需要。
2、资本主义中金钱万能的观念,致使社会腐败、黑暗、堕落,社会现状迫使作家们必须冷静的观察和描写周围的一切,剖析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努力找出本质的真实。
58、“第四堵墙”: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墙”。
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空间实体联想而产生,并与箱式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
它的作用是试图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而只在想象中承认“第四堵墙”的存在。
59、易卜生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首领,因为把戏剧作为工具来探索人生,反映社会,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60、现代派戏剧的产生和西方步入现代社会之后出现的反理性思潮息息相关。
61、现代派戏剧中反理性思潮产生的原因:1、社会背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人的自我异化的现象空前严重。
2、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在西方现代科学和理性面前渐趋崩溃,西方人产生了信仰危机。
3、思想背景—在康德反理性的哲学基础上,哲学家开始触及非理性和反理性领域。
62、自然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在题材的选择上,反对使用历史和神话,主张再现“生活的片段”;反对古典主义按照理性原则将人物性格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观念,主张依据环境和生理遗传对任务做深入分析法;反对诗体语言和独白,主张用生活化的对白作为戏剧语言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