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编制:
批准:审核:文件编号:SDRF/CX/21 文件版本:B/0 发布日期:2018/01/01 生效日期:2018/01/01
1 目的
鼓励公司获取、更新知识,防止公司知识的流失,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知识的识别、收集、整理、发布、使用、分享、评估和更新的管理。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知识管理的组织与协调,负责人力资源类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负责公司知识的发布、评估与更新,负责公司知识的推广与培训。
3.2销售部负责顾客服务、销售方面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3.3质检部负责质量方面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3.技术部负责产品研发、工艺、工装方面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3.5综合(安环)部负责环保、职业卫生、安全方面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3.6采购部负责采购方面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3.7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各自分管领域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4 工作程序
4.1知识的来源
公司各部门按职责从下列来源收集并获得公司过程运行、实现产品符合性和体系绩效所需的知识信息:
4.1.1内部来源包括:
a)文件类:上级来文、手册及程序文件、公司的管理制度、产品图纸、检验和试验要求、记录格式等。
其收集按照《文件信息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b)信息类:公司产品质量分析、以往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总结、失败的案例分析、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
c)数据类:公司有关产品质量、产品销售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管理目标、顾客满意度、品牌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资金收缴情况、员工满意度、财务预算及执行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或资料。
d)证书类:公司的资质、荣誉、专利、商标等证书。
e)其他内部来源可获得的知识。
4.1.2外部来源,包括:
a)外部的文件及会议材料,如上级文件、经验交流材料、管理要求等由综合部负责收集。
b)行业信息,如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由公司领导、主管部门通过参加会议、订阅行业期刊、查阅政府或行业网站等方式进行收集。
c)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产品的技术标准;由主管部门按照公司《合规义务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收集。
d)市场信息,主要是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市场行情、市场占有率及价格情况等,通过相关媒体信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
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户走访、顾客满意度调查、实地参观等方式收集。
e)标杆及竞争对手信息,如技术、质量、规模、主要市场、发展战略等信息,由公司领导、主管部门通过调研、走访、参加行业研讨会议等方式收集。
f)先进的管理方法、技巧。
通过购买专业书籍、外出参加培训、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方式获得。
g)外部供方提供的图纸、技术标准、工艺等资料,由销售部或采购部负责登记,质量技术部或设备部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h)其他外部来源可获得的知识。
4.2知识的识别与收集
4.2.1质检部识别与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
顾客对产品的意见、竞争产品质量的优劣、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顾客的退货和拒收记录、顾客退货产品分析、售后服务报告、纠正措施报告单、供应商质量反馈单、政府的要求和法规、前沿的质量管理技术等。
4.2.2销售部识别与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
顾客的意见、顾客投诉记录、媒体关于本行业的评论和分析、顾客未签约的失败教训、签约成功的经验、市场环境因素、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顾客退货分析报告、行业前沿信息等。
4.2.3生产部识别与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
型式试验报告、国家检验机构的检测报告、项目研发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专业论文、专业会议等。
4.2.4综合(安环)部识别与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公司以往发生的事故经验教训等。
4.2.5其他部门识别与收集下列来源中的知识:
分管领域方面的知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未成文的工作小窍门等。
4.2.6各部门应对所管理的知识信息通过个人总结、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会议评审、方法比对等活动,将各类最佳做法(知识,经验等)进行识别,形成文件,作为知识管理的内容,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汇总、分析、提炼、完善,建立知识资产清单,由专人实施动态管理。
4.3知识的整理与发布
4.3.1各部门及时汇总这些知识信息,并通过形成文件、报告、记录、报表等方式对所收集的知识进行文件化,文件化的知识信息可通过培训、文件传递、会议、网络传输等方式传递到需要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和人员。
4.3.2编制或修订的作业指导书应在履行签字手续后发布。
4.3.3知识管理信息的发布,每年一次。
4.3.4各部门对所归口管理的知识信息内容包括现有、新增、废止等状态进行定期清理,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办公室汇总。
4.3.5办公室负责汇总各部门提交的知识管理信息内容,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后统一发布,相关公布信息在公司微信群中供查询。
4.3.6各部门对经识别确认已经过时或失去保存价值的知识信息使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销毁或有效隔离。
4.4知识的使用与分享
4.4.1知识的使用
1)针对新的或修订的作业指导书,制订培训计划,安排文件编写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办公室就某个专题文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共同分享公司的知识成果。
3)各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各种形式(传阅、会议、讨论会、座谈会、专题演讲等)对与本部门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推广和交流。
4)各责任部门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并形成如外来文件清单、顾客报告、信息通报等形式的文件。
文件化的知识信息应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利用。
5)各责任部门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相关知识的利用、推广和交流:
a)文件化的知识信息的发布、传递;
b)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宣传;
c)建立传、帮、带制度;
d)举办理论研讨、案例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的专题会议;
e)邀请专家、老师进行知识培训或技能传授;
f)开展科技攻关、QC小组活动;
g)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等。
4.4.2知识的分享
4.4.2.1内部知识的共享:
适当时,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共享方式
1)公司搭建开放的网络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应安排专人定期梳理知识,员工可以根据权限通过网站、公共网盘等获取知识并学习,实现知识共享;
2)办公室负责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信息交流网络,组织公司各领域专业人员,参与各类课程开发、知识与经验的传授,将隐性知识转化成培训课件和教材;
3)建立组织记忆看板:看板内容包括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独创的做法等,看板适时更新,年底汇总成册,作为新员工的培训教
材;
4)定期举办分享会:利用相关例会分享知识;
5)开展标杆学习:通过评定岗位标杆、建立培训样板区、建立现场管理样板区等形式,开展标杆学习活动;
6)推广导师制和教练制:导师制是把公司内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没有经验的新员工配对,进行隐性知识传递。
教练制是通过教练对自己观点的阐释、接纳质疑以及采用新方法,促使学员提高能力。
4.4.3.2外部知识共享:
适当时,可以采用以下分享方式
1)借助外脑:聘请外部专家担任顾问,传授工作经验;聘请专业咨询机构,针对具体项目确定目标,传授知识、经验和理念及实际操作技能;
2)寻找外部标杆,开展“树标杆、找差距、谋发展”的活动。
4.5知识的评估与更新
4.5.1对于作业指导书这类制度性文件,按《文件信息控制程序》的要求定期进行评审,评审中发现的不适用文件,做更改或作废处理。
4.5.2知识管理工作检查,评价和考核每年进行一次。
4.5.3各责任部门应对所归口管理的知识信息的内容,根据内外部信息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新增、修改或废止,及时更新文件化的知识信息。
4.5.4更新后的知识应及时传递到需要的公司领导、相关部门及人员。
4.5.5废止的信息应及时撤出相应的使用现场或做出适当的标识。
4.6知识的保护
4.6.1公司的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数据、财务数据、重大事故事件、各类证书的申报材料等知识信息均应严格保密,任何人未经公司领导审批不得以任何途径和方式外借或对外传播。
4.6.2运管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和电脑网络的统一管理、维护指导和维修联系工作。
4.6.3由个人主观原因引起的信息泄密,影响公司安全和利益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6.4对重要文件材料必须定期用优盘或移动硬盘备份并妥善保管。
5 支持性文件
5.1《文件信息控制程序》
6 记录
6.1SDRF/CX/21/01【知识资产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