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涵洞施工方案要点

市政涵洞施工方案要点

施工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新繁镇锦溪路建设工程(二标段)致:四川飞红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新繁镇锦溪路建设工程(二标段)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涵洞施工方案承包单位(章)技术负责人:日期:监理单位审批意见:监理单位:日期:建设单位审查意见:建设单位:日期:新繁镇锦溪路建设工程(二标段)编制人:职务职称审核人:职务职称审批人:职务职称编制单位:四川永发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 2013 年8 月201.编制说明1.1设计标准1.2编制原则2.工程概况及设计原则3.应注意事项4总体施工方案及安排 4.1施工方案4.2施工方法 4.3、涵洞施工工艺4.4、涵洞工程施工技术措施5.质量保证措施5.1 .质量目标 5.2.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6.工期保证措施7.安全保证措施8.环境保护措施涵洞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 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因业主不能提供该沟渠历史最高洪水位,设计水位依据 现状沟渠确定。

1.2 编制原则1.2.1 遵循合同文件标准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合同条款,严格执行合同 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1.2.2 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

按设计标准、现行规 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优良。

1.2.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我单位施工的优势以及专业化、机械化 联合作业的特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 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项工程的施工。

1.2.4 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 理工程师的指令。

2. 工程概况及设计原则本项目范围内设置盖板涵 2 座和圆管涵 2 座。

1 )本次设计根据调查汇水面积、冲沟及水流坡度和水力计算的基础上; 为避免涵洞1.1.1 路基宽度: 20 米。

1.1.2 设计荷载: 道路:BZZ-100KN 涵洞:公路-I 级 1.1.3 设计车速: 30Km/h 1.1.4 设计洪水频率: 1/50 1.1.5 抗震设防:按 7 度地震设防1.1.6被泥沙等冲积物赌塞,按照当地的建设经验,涵洞孔径适当加大;本涵洞基坑挖方坡比按1:0.5 施工。

2 )涵洞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洞台身、涵台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帽石、一字墙基础、一字墙身、洞口铺砌及截水墙采用C20混凝土;涵底铺砌、锥坡基础、锥坡护坡采用M7.5 浆砌片石;锥坡回填、台背回填及基础换填采用砂砾石。

3 )盖板涵洞均采用分离式基础。

4 )盖板暗涵涵顶的最小填土高度不小于0.5m,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载荷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

5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板受力计算,且按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厚度和配筋。

6 )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四铰框架体系。

涵台作为上端、下端铰结承受台背水平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

7)洞身在顺水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m设置沉降缝一道,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

洞口与洞身分离砌筑。

沉降缝缝宽1~2cm,缝内填沥青麻絮。

3. 应注意事项1)盖板搁置之前必须先用三毡两油处理搁置处,确保盖板与涵台水平密贴。

2)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3)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 应通知建设单位或与设计单位联系, 另行处 理。

运输,并要求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置,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5)台背回填必须在盖板安装好且台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85%以后进 行,并应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对称夯填。

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 砂砾石或砂质土壤。

6) 其他注意事项及要求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F050-2011 )处理。

4 总体施工方案及安排 4.1 施工方案4.1.1 涵洞工程安排配备机械设备、 人员物资完成涵洞的施工任务。

涵身、 翼墙外露部分采用定制钢模组装,背部掩埋部分采用组合钢模,钢模板在 安装前必须使用模板漆。

4.1.2 钢筋在加工棚内制作,主筋焊接选用搭接焊,机械弯制,人工绑扎。

4.1.3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采取电话预订制度,由项目部联系混凝土 拌和站集中供应。

混凝土运输由混凝土罐车水平运输,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 洒水薄膜覆盖养护 14 天。

4.1.4 涵洞先施工底板,涵身及顶板分节制作一次性浇筑,先从下游开始, 跳格进行施工。

4.1.5 砌石工程采用挤浆法砌筑,砂浆采用现场机拌,随拌随用。

4.2 施工方法1、涵洞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涵洞进出水口排水顺畅,必须注意涵洞基 底承载力的要求,全段的涵洞基底标高可视基坑开挖后的具体情况,在满 足排水顺畅和基底承载力4)盖板预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后才允许脱模、 堆放和JTG/T要求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酌情调整基底标高。

凡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采用换填处理时,换填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处理后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涵洞布置图应与涵洞盖板、涵洞台帽等配合使用,明涵还需要设搭板和涵面铺装。

为保证轻型桥台的稳定,除构造物牢固埋入土中外,尚需保证铰接处有可靠的支撑栓钉,盖板与涵台的胸墙间及板间连接缝间均用30#小石子砼或12.5# 水泥砂浆填塞。

3、涵台台帽铺筑三角垫层,使涵台支撑盖板面试 1.5%-20%的横向排水坡度,上垫1cm油毛毡。

4.2.1 模板安装及拆除A模板的安装1)基础模板安装时依据现场技术人员弹好的位置线,标准高点安装,基坑周边1m内不得堆放模板及支撑件。

模板上口严禁站人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支模后放置时间较长者,浇筑前应进行和复查,模板安装完毕须严格按三级检查制度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2)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避免引起模板变形3)倒角处采用异形模板,异形模板由经理部统一加工制作。

B模板的支撑及加固1)外模采用平面组合新钢模,内模及顶板底模采用大块自制新钢模板,在涵身两侧处帖墙钢管采用对角拉杆,外侧采用单排脚手架,设对角拉杆,2)在安装模板之前,每块模板都必须先涂上模板漆。

C模板拆除1)模板的拆除,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2)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3)模板拆除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分,后承重部分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4)拆模时,操作者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支梁等运出堆放。

5)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6)拆下的模板、支撑等严禁乱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以备使用。

4.2.2洞口施工帽石、八字翼墙墙身采用C20 混凝土浇注,基础、截水墙及铺砌采用M7.5浆砌片石,施工前先进行实地放样,确认放样正确后方可施工。

4.2.6 浆砌片石根据设计图纸,基础、截水墙、铺砌、改沟、台阶以及引道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砌体土方开挖经检验合格后,自下而上进行片石砌筑。

砌筑采用无水锈、无风化的片石,外露面选择块大面平的片石大致加工方正,丁顺相间砌筑。

镶面砌筑用砂浆,在现场按施工配合比过磅计量, 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合;423沉降缝施工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材料。

4.3、涵洞施工工艺涵洞施工工艺框图4.4 、涵洞工程施工技术措施4.4.1 模板工程:A、模板采用自制钢模板,模板支撑采用拉、撑相结合,以保证模板不走位、变形。

接缝采用平缝,接头处用专用配件牢固固定,接头要紧密,不能有离缝、前后错茬和高低不平现象,模板制作完成后应验收合格,保证模板的刚度满足要求。

B、模板的安装:先对基础进行平整处理,模板就位后固定好的模板底部用砂浆填塞密实,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接缝采用双面胶压缝。

模板拉杆采用两端对称拉杆,设置PVC管保护, 拉杆位置保持在同一高度,同一间距,模板安装完成后应通知工程师报验,保证模板的平整度、稳定性、结构尺寸等符合设计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D模板使用后应进行打磨,个别变形的进行校正。

4.4.2 混凝土工程:A水泥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最好采用同一批号水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色泽一致;B、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粗集料的粒径,最大粒径必须小于钢筋间距的1/2 ,防止钢筋过密碎石无法通过形成空洞;同时严格控制砂率及坍落度,防止形成水泡,水花纹等。

C防止捣固不均匀或漏捣,捣固应选择有经验的操作工人,分层捣固,捣固要贯穿下一层混凝土,防止拆模后出现冷缝。

D混凝土拌合时间应满足规范要求,出厂混凝土前必须经过坍落度检测,如与设计相差太大应在搅拌站内重新调整。

E防护栏施工采用特制钢模,混凝土施工时应控制浇筑速度,在倒角处浇筑完混凝土后进行捣固,停止半小时再进行下层混凝土浇筑,以便于混凝土在物理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水泡溢出。

443钢筋工程钢筋严格按设计图纸下料,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注意扎丝不能接触模板,防止混凝土施工后扎丝外露形成锈斑。

4.4.4养护与成品保护A、混凝土振捣完毕,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先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土工布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14d以上。

B、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强度方可拆模。

拆模后,迅速采用塑料布或土工布对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

C混凝土拆模时应从上到下,轻拿轻放,不得碰闯已成型混凝土,在车辆通行区设置明显标示及围栏。

4.4.5工艺标准及要求涵洞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各项质量试验检测指标满足设计和验收标准,混凝土外观达到:表面平顺,模板拼缝细小、横平竖直,棱角线条分明、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和裂纹现象。

各部位允许偏差见《表4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

《表4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5.质量保证措施5.1 .质量目标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客运专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5.2 .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5.2.1.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从管理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设立专职质检人员,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检查。

5.2.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体系内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

5.2.3.项目部设专职质量监察工程师,负责本施工区段的质量检查,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或质检员,对施工全过程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