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括 (1)二、施工环境及地质情况 (2)施工环境 (2)地质情况 (3)三、编制依据 (4)四、施工技术要求 (5)五、施工工艺流程 (6)—测量施工 (7)基坑开挖 (8)片碎石换填 (9)砼基础施工 (10)砼台身施工 (13)浆砌片石盖板涵铺底 (14)浆砌片石排水沟盖板支柱施工 (14)C20砼通道分隔柱施工 (14)[填隙碎石通道基层 (15)砼通道面层 (16)错台梯步施工 (16)现浇砼盖板施工 (16)涵顶矮墙及砼帽石施工 (25)洞口施工 (25)人行阶梯施工 (26)片碎石台背回填施工 (27)~盖板预制安装 (30)沉降缝施工 (33)六、涵洞施工注意事项 (34)七、质量保证措施 (35)八、安全保证措施 (36)安全制度 (36)安全警示措施 (37)钢筋加工安全保证措施 (37)}砼浇注与振捣安全保证措施 (38)九、进度计划 (38)九、机械使用计划 (39)十、材料使用计划 (39)十一、首件认可制 (40)十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40)十三、附件 (41)一、工程概括宜宾至彝良公路(四川境内)赵场互通至绥庆互通是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四川境内)的连接线,连接宜宾高速至宜叙高速,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四川省高速公路布局规划2014年》规划中的新增路线之一。
全长公里。
其中由我部施工的第二分部合同段全长6Km。
本合同段共有涵洞4道,全线涵洞明细如下表所示。
二、施工环境及地质情况施工环境⑴本施工段全长6km,整体式路基宽度米,双向四车道,本项目建成后将与G93成渝地区环线高速、G85渝昆高速、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共同构成宜宾过境高速公路环线,并与宜水。
宜彝、宜叙等放射线高速公路相连,施工地段周围村落较多,施工时需注意噪音及施工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⑵本施工段在道路的起点与K14+000至K20+000之间,由于本合同段桥梁居多,道路不通畅,无其他道路可利用。
道路施工现场经过南广河,猫儿跳、月江大桥车辆无法通行。
需要修建临时道路才能保证材料及设备运输畅通。
⑶沿线电网发达,可以满足施工用电的需求。
生产、生活用水采用打井抽取地下水;本地可以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联络方式,现场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络,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本地区除细砂、中粗砂、钢筋、沥青外,其它建筑材料质量较好、储量较丰富。
本项目所处地区目前铁路有宜珙铁路,水运有长江。
岷江、公路有宜水高速。
S206.宜珙公路。
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各种筑路材料及机械设备可根据需要选择经济合理栋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⑷气候。
路线所在区域属中亚热带暖湿润型季节气候,表现wei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暖夏热,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少鱼而干燥,秋季多绵雨,夏末夏初常有冰雹。
具多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8℃,极值气温~℃,最热月平均平均气温至7约约℃,最冷约1月气温为℃.夏季长约130天,秋季长约90天,冬季长约60天。
无霜期平均340~360天。
全年多西北风,风力3~5级。
最大6级。
风速4~7m/s,最大14m/S.区内降水时间分布不均。
据路线所在县气象局记录资料显示,平均相对湿度81%~~83%:雨季占年平均雨量%,7~~8月多暴雨:平均最低降雨量794~,最高年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暴雨强度为115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最大约降雨量;蒸发量为a。
一般特点是;浅丘区降雨量较少,深丘区及山区相对较多,少见冰雹。
⑸水文。
测区地表水众多,南广河及支流。
小河溪。
水库。
塘堰。
水质较好,对砼不具腐蚀性,可作为施工用水。
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桥址区地表大部分基岩出露,山沟底处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碎石土。
下伏基岩为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苗组的砂岩夹泥岩。
基岩强风化岩体厚度薄,易破碎,工程性质差。
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工程性质好,但泥岩抗风化能力差,遇水易软化崩解,暴晒易开裂,砂岩稍好。
三、编制依据1、《宜昭高速高速公路赵场互通至绥庆互通段二分部合同段合同书》;2、《宜昭高速高速公路赵场互通至绥庆互通段二分部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7;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7、《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004-8910、《公路桥涵抗震设计规范》JTG/TB02-01-2008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12、《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13、《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JT/T327-200414、《单元式多向变位梳行板桥梁伸缩装置》JT/T723-200815、《公路桥涵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国家其它、行业部门的相关规范。
四、施工技术要求⑴涵基的开挖、砌筑,在核实其进出口标高正确无误后方能进行。
⑵洞身在顺水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m设置沉降缝一道,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洞口与洞身分离砌筑。
沉降缝缝宽1~2cm,缝内填沥青麻絮。
对于陡坡地段涵洞基础采用错台处理,基础间错台搭接按不小于30cm 控制。
⑶洞口型式根据涵洞功能并结合地形情况采用了八字墙、一字墙、边沟跌井等型式,涵洞出入口均应顺接或改接原沟,确保正常排洪和灌溉,严禁直冲房舍和农田。
⑷涵洞基底一般置于容许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土层或基岩上,局部承载力不足路段,为了满足基础设计应力要求,涵洞基础采取换填、夯实地基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换填法加固基础,采用换填片碎石,换填深度一般为~。
位于挡墙、路肩墙涵身抬离地面设计的涵洞,要求涵底以下采用浆砌片石填筑,其出口处设置厚不小于30cm的浆砌片石铺砌,以防冲刷墙脚⑸当涵洞扩大基础置于泥岩等软质岩层中时,在清除岩层至设计标高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应迅速浇筑基础砼,避免基岩因长期暴露而进一步风化变软,使其承载力降低,更不允许基坑内积水,使基底岩层软化。
⑹台背填土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后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夯填。
台背填土应选择含水最佳的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内磨擦角不小于35°。
涵洞台背回填必须密实,达到有关规范对其压实度要求。
五、施工工艺流程涵洞典型横断面图如下图所示。
涵洞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测量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上涵洞的里程,放出涵洞轴线与路线中线的交点,并根据涵洞轴线与路线中线的夹角,放出涵洞的轴线方向。
按地形条件,涵洞轴线与路线有正交的,也有斜交的。
将全站仪安置在涵洞轴线与路线中线的交点处,测设出已知的夹角,即得涵洞轴线的方向。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先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
涵洞基坑开挖不支护加固基坑坑壁坡度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坑壁土类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按下表放坡,根据地面标高用白灰洒出基坑开挖边线。
注:①坑壁有不同土层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分层选用,并酌设平台;②坑壁土类按照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 划分;③岩石单轴极限强度<、~30、>30时,分别定为极软、软质、硬质岩;④当基坑深度大于5m 时,基坑坑壁坡度可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
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必要时进行爆破开挖,开挖过程中对边坡的稳定情况随时进行观测,并做好原始记录,最后20cm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
挖掘机开挖完毕后,测量班即进行基底高程及中线测量放样检查,之后人工清理基坑底虚碴。
基坑底面按基础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如基坑内有地下水出入时,应满足四周排水沟和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四周设30×30cm排水沟和60×60cm积水井,以便及时排走基坑积水,确保基底土不被水浸泡。
基坑开挖到标高后立即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
如发现基底地质及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将情况汇报给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再根据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确定的换填浆砌片石的深度对基底进行换填处理,并做好变更记录。
基底挖至设计高程后由施工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对基坑进行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承载力的检测,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批准。
基坑顶面应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基坑顶有动荷载时,坑顶边与动荷载间应留有不小于1m 宽的护道。
开挖弃土不得妨碍涵洞下一步的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的距离不得小于基坑开挖深度。
片碎石换填当涵洞基底承载力不够时,需用采取片碎石进行换填处理。
a、施工方法场地内杂土淤泥采用挖掘机清除,清淤范围设置排水系统,采用水泵及时排水,以保持基底干燥。
回填时底部采用连砂石分层回填整平,压路机进行碾压。
b、施工准备①机械和材料准备杂土清淤回填配备机械为: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水泵,其他小型机具配齐配足,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②材料检测:进场碎石、片石、碎石土必须及时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c、测量放样根据控制点,用全站仪准确定位路基的线路,测量回填高度、淤顶高程、淤泥厚度、断面尺寸。
测绘出相应的平面图和断面图,平面图中应标明路基中心线、边线、断面桩号等内容。
d、分层回填①回填必须及时进行,原材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回填料用人工配合机械整平,压路机进行碾压,满足要求后及时进行报验,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砂的回填、碾压。
②清除表土(不同位置厚度不同),换填片石、碎石、碎石土(不同位置厚度不同)。
③挖出软弱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上层土石方的分层回填,土石方分30cm(压实厚度)一层回填,进行平整,平整完毕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回填宽度及平整度后方可进行碾压。
碾压时遵循先低(速)后高(速)、先轻后重的原则,首先静压一遍,然后进行振动碾压。
振动碾压时先弱振后强振。
碾压时从路基两侧向中心进行碾压。
碾压时压路机轮迹必须重叠20~30cm,以避免漏压。
④在进行大面积回填前,先进行回填料的试验段施工,以确定施工时的松铺系数、虚铺厚度、压实机具配备、压实遍数、含水量控制、压实度控制等,以指导后续施工。
e、施工要点①杂土清淤要干净彻底,把所有的淤泥、腐殖土、垃圾清理干净,岸坡挖成台阶。
在回填料性时,有积水时及时进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填料中,使得回填料含水量大而不成型。
②每填筑一层,表面必须平整,并有一定的施工横坡(控制在2%左右);包边粘土与回填料要一起碾压密实,具有同样的压实度,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边角处,大型压实机具碾压不到时,需用小型压实机具(如冲击夯等)夯实边角,不留死角;在施工上一层时,北侧软弱松土开挖后达到一定高度,采用挖掘机进行回填,以免下层砂松散;尽快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