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调查报告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调查目的 (1)二、调查方法 (1)三.调查对象 (1)四、调查时间 (1)五、调查结果统计 (1)(一)教学方面 (1)(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 (1)(三)宿舍等学生生活方面 (2)(四)自身道德修养方面: (2)(五)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3)六、调查结果分析 (3)(一)大学生成为影响和谐校园群体的原因 (3)(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在校园的不文明行为 (4)1、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4)2、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 (4)3、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化涵义 (4)4、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4)5、解决好学生切身的现实利益问题 (5)七、自我感想 (5)参考文献: (5)附件影响建设和谐校园的负面因素调查问卷 (6)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调查报告------以安顺学院为例【摘要】和谐校园是指以校园为载体,以文化文纽带,把各种教育要素配合的适当与均匀,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知识、人与环境等多种关系的相互协调、相互默契、形成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整体效应和优化的育人氛围。

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建设和谐校园是当今各个高校和谐社会框架下的发展目标。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影响校园的和谐因素主要有校园环境和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并且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和谐校园 影响因素 校园文化 解决方法一、调查目的此次实践调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负面因素的危害,提高同学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素质,为创建文明型的和谐校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大学校园不仅成为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培养基地,更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三、调查对象: 安顺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四、调查时间:2012年8月10日—2012年9月2日五、调查结果统计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60份,问卷共涉及以下方面:学习教学,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食堂宿舍等学生生活,自身道德修养,如何让建设和谐校园。

我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的数据和结论。

(一) 学习教学方面从表中可作出结论:有59人选择了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或玩手机,占总人数的98.3%,足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上课睡觉、玩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有58人选择了上课迟到或旷课或早退,占总人数的96%,由此可见学生晚上不按时休息,影响上课效率;有54个人选择了图书馆、自习室占座长时间不用,占总人数的90%,由此可以看出占座现象已成为大家学习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其次是课堂手机频响、在课堂上大声喧哗、考试作弊,分别占到总数的83.3%、85%和80%,这些都是影响同学们学习生活中正常进行的负面因素。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从表可以知道:有58人选择了把早餐或小吃带到教室吃,占总人数的96.7%,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起得很晚,把早餐或小吃带到教室吃,不但影响他人学习,而且破坏了公共环境卫生;其次是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等物和在教室或宿舍抽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6.6%和86.7,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一点环境保护意识,也不为他人着想,这种现象急需改变;随意践踏草坪,破坏公共设施、在校园贴小广告或推销小商品以及情侣在公共场合过分亲昵分别占到了总数的78.3%、58.3和46.7%。

(三)宿舍等学生生活方面从表中数据可知:有58人选择了宿舍里晚上打电话,影响他人休息,占到总人数的96.7%,宿舍里晚上打电话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55人选择了在食堂打饭不排队,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个人素质太低,没有一点公德意识;其次是宿舍里打游戏和只有一个打水房,很不方便,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85%和76.7%,可以看出我们学校急需解决热水问题,给同学们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四)自身道德修养方面:从表中数据得知:有57人选择了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占到了总人数的95%,足以看出学生素质低下,不爱护环境;其次是用完厕所不冲和乱说脏话,分别是50人和47人,占总人数的83.3%和78.3%。

(五)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有95%的人选择了加强自身修养,认真读书,做好自己的建议,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现在的校园非常不和谐,大家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就是从自身做起,做好带头作用;其次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异性探访宿舍需要登记,分别占总人数的91.7%、86.7%和80%,可以看出学生对硬件设施的要求非常高,他们需要有个温馨、优美的大学校园;另外,有42人选择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占了总人数的70%,可以看出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了学校的管理。

六、调查结果分析由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和谐校园的群体主要为学生。

但是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素质的代表群体,为什么会在校园有这么多且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呢?我们分析了三点原因。

(一)大学生成为影响和谐校园群体的原因1、社会原因。

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心理状态不很稳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甚明确,容易受周围环境(老师、同学、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再加之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主观上把大学完全当成敲门砖,当成实现其功利的手段。

所以他们不在乎“我的大学”怎样,不在乎“我的同学”怎样,只是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当然还有人认为功利是不可取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可取的。

功利从来就和道德相对,但不是说二者不可统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实践去实现功利。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存在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只求社会对自己满足而不顾后果,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我们的一些大学生就是被功利蒙住了眼,想不到真正实现可行功利的正确手段。

2、教育原因。

首先,高中与大学的教育从来就没有一个好的接轨,各行其是。

高中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是教育,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都由老师时时监管,从而保证他们在高中“全心全意”学习好“功课”。

我们的中学生也不失所望,行为都能合格。

但他们的行为只是一种监管的产物,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

也就是说别人的价值观压制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指导”了他们的行为。

长此以来,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做是对还是错,也不会去关心,他们只关心是否符合了要求。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他人在场和他人不在场时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脱离了监管阶段,从而暴露出了对那些自己曾身体力行的文明的但并未内化入心的行为的无意识失落。

其次,大学的课程和授课教师不够吸引人,而对学生的德育更是沦为一种形式。

前者的结果不言而喻,它是学生逃课的外因之一。

后者,也是最重要的,造成了学生价值观上的一系列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终极追求与主体价值观的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急功近利,体现在实践则是“知”与“行”悖离。

我们的大学教育如果在这个方面继续无所作为,再说什么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无异于自欺欺人。

3、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校至少在学生心中,没有尽力考虑学生的利益,各种管理缺乏人性化,服务质量不够;学生不能真正溶入学校,做到爱校如家。

各自都拿住对方的不足来说事难免走极端,越来越不满意,从而在行为上产生不文明行为。

看起来双方可以各打五十大板,但深入思考就会有另一种答案。

(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在校园的不文明行为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何大学要想在这一过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仅要有长远思想,把握规律,切忌求“急”求“快”,针对以上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来说,要切实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努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对大学生群体多加鼓励和关心。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而具有高智商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且思维敏锐,创造力强。

他们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冲劲,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

但他们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心理状态不很稳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甚明确,容易受周围环境(老师、同学、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如果能对其加以正确引导、激励,将使其智慧与才能得到充分甚至是超常的发挥,取得突出的成绩和创造性的成果。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实现行为目标,进而实现组织目标。

此外激励还具有目标导向功能,能帮助大学生确立价值最优化目标,满足其个性化要求,使个人理想和现实追求相一致,达到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阶段目标,并在实践中使价值目标具体化,对目标不断延伸和扩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就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都应该认识到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开启思维、引导品质、塑造人格、激发理想地方,而且后者作为大学的本质任务存在。

2、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首先我们学校要逐渐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学校教学、生活正常有序的重要保障。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充分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要有利于学生发扬个性,发挥特长。

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和教风。

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和教风,通过学生的耳濡目染,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再次要使学校后勤、医保、服务的规范化。

校园后勤设备的规范化是校园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为校园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通过我们的调查访问,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后勤管理、财务安全保障等方面意见较多。

因为学校周边施工工地较多,大学校园闲杂人员较多,手提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的失窃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就是关于后勤特别是食堂问题不能令人满意。

食堂饮食菜价较高,而且品种较少,质量较差,这成为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3、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化涵义。

尽管我们学校有一些崭新优良的设施和设备,但是大学生真正向往的绝不是清一色单调的大楼,即使外表很华丽设备很先进,那只是一堆不会说话的石头。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会说话。

”这才是大学的校园,每幢楼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每条路每一个湖都有一个富有意义的名字,富有个性的建筑组合成一幅文化的画卷。

同时,高教园区内可以修建一些有文化涵义的雕塑和建筑,让每一处都成为师生修身养性的场所。

4、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活动,特别是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的讲座特别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

要定期安排专家、学者和名人进行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围绕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为焦点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以及征文活动等等,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积极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有大学生特点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