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是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一般认为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泰休斯(Vilem Mathesius)、特鲁别茨科伊(Trubetzkoy)和雅柯布(Roman Jacobson)
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 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认为句子能从语法角度分析也能从功能角度分析用主位和述位来分析句子。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布拉格学派的理论有:音位理论、句法功能、语言功能、系统和共时研究。
音位理论
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
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
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也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A具有区别性;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
句法功能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的功能分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
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即从功能角度分析句子的方法。
具体而言,它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待句子的。
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语言功能
功能和系统是布拉格学派的两句箴言,对语言进行功能和系统研究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所谓功能是就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而言的,是言语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具体而言,布拉格学派提出了以下三大理论:(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2)比勒的三功能说(3)雅柯布森的六功能说。
1960年, 雅柯布森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语言学和诗学》,把比勒的三功能理论框架扩展为六功能理论框架,即语境(指称功能referential),内容(诗歌功能poetic) ,说话人(表情功能emotive),听话人(呼吁功能conative),接触(寒暄功能phatic),代码(元语功能metalingual)
系统和共时研究
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合目的的特性的功能系统。
语言是系统的, 语言的变化也是系统的。
变化是系统的有两点理由。
第一,从变化的目的看, 变化是语言系统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以维护系统的平衡。
第二, 从变化的动因看, 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语言系统的内部。
布拉格学派认为必须强调共时分析的优先地位,但又不能把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对立起来。
不能在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之间架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认识语言本质和特性的最好方法是对现代语言作共时分析。
因为只有语言现状才能提供详尽的材料,使人们可能有直接感觉。
共时描写也不能绝对排除进化概念,因为在共时分析部分,也总能察觉到正在消失的东西、现存的东西和正在形成中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