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图片
1
图2-51 旋毛虫幼虫 1.蜕囊的幼虫 2.幼虫钻入肌肉内 3.在肌肉内形成包囊
2
2007.9
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旋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哺乳动物之 间广泛传播,其原因主要是: 1、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自然疫源 丰富。 2 、肌肉包囊中幼虫的抵抗力很强, 在 —
20℃可存活57天,在腐败的肌肉可存活100天以上, 盐渍和烟熏均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
旋毛虫病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概述
本病为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其生 活史特殊,以同一宿主作为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 宿主的各部肌肉称肌旋毛虫。 其宿主除猪外,肉食动物、鼠类、人均可感 染。 家畜中以为畜猪为主,感染人时可致人死亡。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成虫侵入肠粘膜时,引起肠炎、粘膜增厚、 水肿、粘液增多和瘀斑性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 疡。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经血管移行至肌肉, 引起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 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险水肿, 重症者可遍及全身。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重 时多因呼吸肌、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 作用等而引起死亡。 旋毛虫对猪和其他动物的致病力轻微,几乎 无可见的临床症状。
3、因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
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蝇蛆、步行虫、洗肉水和肉 屑等。 犬的活动范围大,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多,感 染的情况严重。
因此,猪、鼠、犬及人之间相互传播是
对人体的 危害
旋毛虫病主要是人的疾病,不但影响身 体健康,甚或造成死亡。 其致病作用可分为成虫对肠道和幼虫对 肌肉两方面。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屠宰检验必检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