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01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实施步骤:
2、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基础资料收集和路段排查:
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公路技术参数资料,已有安全设施 和已实施安全改善工程资料,交通流量和车辆组成资料 ,通校车、客运班线车和旅游路线资料,交通环境资料 及其他可能需要的资料。按照指南第3章的要求,进行公 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路段排查。
湖北
湖南 广西
444.8km
贵州 云南
396.9km
海南
283.5km
指南编制过程-评估排查技术研究
调研获得的资料:
① 近3年事故资料
② 公路技术资料 ③ 交通量资料 ④ 已实施安保工程竣工资料 ⑤ 交通安全设施养护资料
⑥ 客运班线车、校车通车情况
指南编制过程-评估排查技术研究
(2)路网风险评估:
指南编制过程
• 1 总则 • 2 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 3 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 4 方案设计 • 5 安全设施设计 • 6 工程验收和评估 • 附录A 公路风险评估方法 • 附录B 现有一、二级公路排查实施案例 • 附录C 公路技术指标简易测量方法 • 附录D 护栏结构设计图
公路安全 生命防护 工程实施 技术指南
适用范围:
现有一、二、三、四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 现有高速公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严格遵守有关 技术规范。 现有等外公路可参照本指南三、四级公路有关原则要求 执行。
2、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总体要求:
对于现有一、二级公路,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应制订计 划,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条件识别),依据评估(识别 )结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轻重缓急,制 订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
大力推进公路安全综合治理
——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排查和治理规划工作,健全完 善严查超限超载的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完成约3万公里的 安全治理。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 段约6.5万公里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治理。
——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 治理。
部分公路尤其是农村公路安全隐患仍比
较突出。
背景简介
交通运输部自2004年起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以 “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安全保障工程: 10年来全国共投入305.9亿元; 新增护栏7.9万公里; 整治视距不良路段21万处; 改造普通国、省、县道超过36万公里。
安保工程实施后,年均重特大交通事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背景、总则、总体要求和排查方法
2015-3
目 录
0
背景和编制过程 总则 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1
2
3
背景简介
当前,我国正处于道
路交通大发展阶段,随
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 发展,人、车、路仍将
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仍然较为
薄弱,东、中、西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水 平不同带来的道路交通环境差异较大,
路段分类、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
依据路段排查结果,按照指南第3章的路段分类方法,对 路段进行分类,连同基础资料一起,填入公路安全生命 防护工程基础数据库,并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数据 库。
2、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确定实施路段并制定实施计划:
以路段排查和分类结果为基础,按照指南第3章推荐的实 施顺序,结合本辖区公路交通的基本情况、资金支持情 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 步完善”的思路确定不同阶段的实施路段,制订本辖区总 体计划。
背景简介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是原有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 延续,又有较大区别:
实施范围:既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又涵 盖农村公路; 实施对象:既包括既有公路,又涵盖新建、改建和扩建 公路; 实施措施:既包括公路基础条件的完善,又涵盖车辆超 载超限监管、车辆准入和检验、驾驶人管理等多方面因 素的综合治理; 实施要求:由以前的单指标判断和处置,发展为以全面 的风险评估和多指标综合判别为基础,针对主要风险因 素采取综合措施的系统化方法。
指南编制过程-评估排查技术研究
(1)普通公路安全状况调研:完成贵州、安徽、辽宁、福建、湖
北5省共89条公路调研,单程1921.4km。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甘肃 内蒙古 宁夏 陕西 河北 山西 河南 北京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东 上海 辽宁
401.7km
青海
西藏
394.5km
四川
亡事故的路段。 (4)公路条件识别
3、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现有一、二级公路
排查方法
(4)公路条件识别:采用标准规范中最大(或最小)值的平纵 线形组合不当或不协调的路段;路肩挡墙、陡于1:3的填方边坡
、路侧陡崖或深沟高度大于一定值(一般为4-6m)或路侧一定
距离(一般为3-8m)内有常水深0.5m以上的水体(含江河、湖 泊、水库、沟渠)、干线公路、铁路等的路侧险要路段;行人 、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或周边环境等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 的交通环境复杂路段,均识别为高公路风险路段。
3、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现有一、二级公路
动态排查:
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应针对公路基础指标的变化、交通 流参数的变化、交通环境的变化或新的交通安全要求等 ,有计划地对辖区路网进行风险评估、条件识别或指标 综合判别,动态排查实施路段,不断提高公路交通的安 全保障水平。
3、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现有一、二级公路
现有一、二级公路,宜采用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和公路风 险评估方法进行排查。进行公路风险评估条件不具备时 ,可以用公路条件识别代替;进行交通事故风险评估条 件不具备时,可以用交通事故多发点段识别代替。无法 取得交通事故数据或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仅采用公 路风险评估或公路条件识别方法进行排查。按照排查结 果,对路段进行分类,并拟定实施顺序。
工程设计:
深入分析实施路段实际情况,制订设计方案,进行经济 和技术分析,完成工程设计。设计完成后,还应在实施 路段现场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和校核,检查设计的工程措 施是否针对路段实际情况,是否与现场环境协调,是否 与前后路段协调,是否便于现场实施等。
2、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工程施工: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组织工程的施工,加强质 量监管和施工期安全管理。
3、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排查流程
图3.1-2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现有 一、二级公路排查流程
图3.1-3进行公路风险评估条件不具备 时现有一、二级公路排查流程
3、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排查流程
图3.1-4 进行交通事故风险评估条件 不具备时现有一、二级公路排查流程
图3.1-5进行公路风险评估和交通事故风险评估 条件均不具备时现有一、二级公路排查流程
要求: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 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环境。
背景简介
为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经国务院同意,决定2014 年起在全国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背景简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 (国办发〔2014〕55号) 全面排查治理现有公路安全隐患 严格规范公路工程安全设施建设
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部委《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技术》; 北京市乡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福建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防控对策研究; 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技术研究;

……
指南编制过程-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工程
(3)示范工程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境内:

指南编制过程-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工程
(1)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经验总结
收集了调研路段安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资料;

整合了各地经实践检验实施效果较好的安保
技术措施,汇入指南。
指南编制过程-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工程
(2)科研成果总结
三部委《山区公路网交通安全风险评估与安
全保障技术》; 三部委《山区公路路侧净区保持与高性价比

完成89条公路的路网风险评
估工作;

以100m为间隔划分单元,每
个单元记录73项指标,记录数据 超过140万条;

基于道路的风险评估模型,
进行了路网风险分级及安全性和 经济性分析。
指南编制过程-评估排查技术研究
(3)评估排查方法和判别标准:

通过对高风险路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解、排列组合及同类归并,
对于现有三、四级公路,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应制订计 划,对其进行指标综合判别(风险评估),确定公路安 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路段,按照“轻重缓急、逐步覆盖” 的次序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订总体实 施方案,优先实施通客运、通校车的路段,旅游路线以 及人口密集区域人车混行、交通流量大的路段。
2、实施总体要求和程序
• 附录E 警示设施结构设计图 • 附录F 安全设施验收要求 • 附录G 现有三、四级公路实施案例
指南编制过程
《指南》强调因地制宜的灵活设计和多种手 段、措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指南》给出的措施、设施和有关技术规定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更高要求的技 术规范。
3、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
现有一、二级公路
排查方法
(1)交通事故风险评估 (2)公路风险评估
(3)交通事故多发点段识别:按照交通管理部门或公路管理部
门的交通事故记录,在剔除酒驾、毒驾等事故数据后,符合下 列条件的识别为交通事故多发点段:2km范围内3年发生过1起及
以上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或500m范围内3年发生过3起及以上死
开发了2种防护等级达到C级(设计防护能量40kJ)的护栏,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