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20 06 年 1 期( 总第 1 31 期)
山东纺织经济
研究探讨
二、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
36%,新加坡的约 65%。从国际化程度看,新加坡
(1)经济稳定增长是决定性因素,因经济增长从 的跨国企业多达3500多家,香港也是3000多家,而
而具有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庞大的资金需求。这种资 上海截至 2002 年 12 月入驻的跨国公司仅 184 家。
市场的资金来源规模决定因素大体上有两种,一是
3、金融市场体系行政化特征明显,交易规模和
本国的总储蓄规模,一是吸收外国资金的能力。它 交易品种不足。
取决于本市场运作资金规模大小和政府的相关金融
上海目前虽然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
政策如何。如长期以来新加坡的无准备金政策、香 但并没有成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金融市场,中央集
[7] 王欣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七):围绕
心的决定性因素,而上海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 融产品的类型、数量、价格存在行政管制,市场参
仍偏低,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不够。
与主体有限,导致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能有效发
上海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平,国 挥,市场竞争格局不能形成。证券市场在年交易额
民生产总值和人均 G D P 高居全国之首,但与香港、 上虽可以与世界区域性金融中心相比,但国际化程
(2000年)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外汇市场(日均亿美元):
1997 年
1998 年
伦敦 纽约 香港 东京 新加坡
上海
1717.51 8542.52 455.89 2045.5
97.6 345.3(总市值) 90.2(流通市值)
162.6% 46.4% 5.8% 39.9% 18.1%
1.7%
158046(英国) 699534(美国)
新加坡等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目前的经济 度不够,交易品种不多,缺乏避险交易工具,市场
发展绝对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明 结构割裂。
显不够。目前上海的 G D P 绝对水平只是香港的约
上海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市场交易状况对比
股票市场总市值(10 债券市值/ G D P
国别
亿美元)2003年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主要模式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一个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
集,并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与交易的都市。国际金融 市场形成和发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随着资本主义 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首先在某一城市或地区 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后逐步成长为全国 性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那些能够 为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提供最大便利的国内金融市场 就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如二战后,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美元成为各国储备货币和 重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国际资本的信贷和筹措大多 集中在纽约,使其成为西方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6 0 年代以后,美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巨额逆 差,美元信用动摇,结果伦敦成为规模最大的欧洲 美元市场,并实现了信贷交易的国际化,成为西方 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另一种方式是某一国家 或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实行优
Li Changwu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build Shanghai a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which needs to meet some conditions.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mod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disadvantage of Shanghai, suggest tha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ongkong and Singapore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uild the relocation center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ource.
机遇,同时也存在许多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宏 观方面,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定位和竞争,以及如何提
同时,上海目前的金融机构过于单一,银行占 了绝对比重,非银行金融机构很不发达,这种状况 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5、人才国际化水平差距。
高上海金融中心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服务能力和协调 好上海金融中心和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关系,相 互支持,相互促进等。微观方面,如何进一步完善 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功能,提高其资源积聚和配置的
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公司体系从而可以 侵害,阻碍了上海与其腹地经济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的一体化进程。其中沪、苏、浙在产业结构上存在
(3)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规模由资 着较严重的趋同现象,阻碍了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
金来源规模和资金使用规模两个方面所构成。金融 配置,不利于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条件;模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68(2006)01-0038-03
The Mode and Condi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本在 1996 年时单离岸金融中心商业银行数就分别 达:493、472、219 家,其中外国银行分别为 347、 328、92 家,而上海到 2002年时入驻的外资银行才
融市场金融人才的国际化, 朝着真正综合型国际金 融中心的目标迈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
54 家。差距不仅是数量上,质量上差距也较明显,如 上海中资机构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像麦肯锡、普华永 道一样有国际影响的咨询服务机构。
38
惠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和发展的国际金融市 场,如新加坡和香港。
伦敦、纽约、东京是目前世界三大主要国际金 融中心,其中纽约、东京属于实力功能型金融中心,资 金来源往往是世界性的,但流向却主要是服务于国 内的居民与非居民。这类金融中心以国内强大的经 济实力为后盾,运行与监管模式上往往实行“积极 干预”政策,开放中适度监管。伦敦则属于代收集 资型金融中心,尽管资金来源广泛,但资金流向却是 外向的,特点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外国股票交易、 跨国银行借贷和外国债券的发行比例高,运行与监 管模式上实行“积极不干预”政策(90年代有改变), 此外还有新加坡、香港等。簿记服务型金融中心也 叫避税型中心, 纯粹是为国际金融活动提供记账服 务,主要凭借低税收和宽松的金融管制吸引众多的 金融机构与投资者,通常提供注册和记账的便利而 无实质性金融业务,如巴哈马、维尔京群岛等。
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6). [3] 陈彪如,连平.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的
探索[J].世界经济研究,1994;(4). [4] 黄运成,杨再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
已大大扩展,国际竞争条件的变化决定了新生金融 中心不能采用传统的发展道路,因此,新加坡、香 港和东京等金融中心的成功,都是借助超常规发展
研究探讨
山东纺织经济
20 06 年 1 期( 总第 1 31 期)
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 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李昌武 (东华大学 上海 200051)
摘 要: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它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本 文分析比较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不同模式特征,和上海国际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之间 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提出了借鉴新加坡、香港和东京等通过政策推动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以中国的实 体经济为支撑,建设成为国际、国内两种金融资源集中配置场所的国际金融中心。
[1] 黄运成,杨再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基本 设想[J].管理世界,2003;(11).
[2] 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模式比较研究及
心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全球经验来看,按照经典的 发展模式,中国要到 2050 年才能建起类似现在欧美 的金融中心,因为届时中国经济才能达到目前中等 发达国家的水平。与过去相比,现代金融业的范围
港的“不对利息征税”政策,较大程度动员了海外 权特征明显,是一种典型的“行政主导型”市场; 交
资金进入本地金融市场。
易功能较强而其它功能较弱,层次单调,各金融市
三、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
场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缺乏内在关联,各金融
1、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一定的发展水平是金融中 市场间资金缺少流动,价格几乎没有关联。同时,金
等的衰退,如因监管不力导致的银行业危机;在国 际金融风波中决策失误导致市场巨大震荡;过于严 格的金融限制导致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动摇,这些都 是上海应该注意的几个敏感区。 ◆
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该重点借鉴的因素:
伦敦经验—完善的金融机构系统和金融工具是金融
参考文献:
中心的基础;纽约经验—国家的货币地位成为一国 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香港经验—外资金融机构有 进入本地市场的渠道,专业人才资源是国际金融中
(2)健全的金融体制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所谓健
金融中心须具有较强的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
全的金融体制指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 建立系统、严 与相邻的腹地有紧密的经济联系,进而直接影响腹
明、高效并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 形 地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由于我国现存经济体制
成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建立能够充分、合理、 的束缚和市场体系发育的不成熟,导致地区间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