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析
对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新加坡的国际金 融中心发展之路
让新加坡成为置于旧金山和苏黎世二者之间 的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在旧金山闭市之前接手,自己闭市时 再把金融交易活动转交苏黎世
从而使得银行和金融活动第一次实现全天候 不间断地运作。
旧金山
新加坡
苏黎世
发展过程
一、建立亚洲美元市场 二、改革银行、基金业 三、转型:资产管理中心
存款流动准备。 ✓ 1972 年还首次涉足国际银团贷款,以分散马克、
英镑、加元、法郎、日元等 10 多种硬通货的离岸 资金流向的风险。
为了加快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新加坡政府自 1976 年开始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
• 1976 年 6 月放宽外汇管制,与东盟各国自由通汇,允许 东盟各国在其境内发行证券,并给予更多的税务优惠;
争机制及信息、资金条件,为该区域的经 济结构调整提供较好的环境 • 节约大量信息的搜寻成本,减少由于信息 不完全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 交易断裂
建立区域性国际金 融中心的条件
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 区域优势 • 雄厚的经济实力 • 发达的金融市场 • 完善的基础设施 • 大量金融人才 • 宽松的政策环境 • 健全的法律制度
三、转型:资产管理中心
•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加坡在外汇 交易和投资银行上的竞争力日渐衰弱
• 因此新加坡决定改变自己在全球金融领域 的定位,逐步从一个外汇交易和投资银行 中心转变为一个资产管理、全球操作和风 险管理的地区领导者。
值得上海借鉴之处
(一)官商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金融中心发 展战略规划
(二)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 (三)选择合适的突破口 (四)注重软件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发挥税收激励政策的作用
东京金融 中心的衰弱
东京金融中心的衰落
东京在19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东京的崛起: 70-80年代中期金融自由化 80年代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
• 繁荣背后的危机:房地产泡沫,日元升值 ,金融政策的失误,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
• 90年代后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衰落:股市 暴跌,银行亏损,货币市场的增长,债券 和外汇市场的规模扩大,衍生品市场的建 立和发展
• 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得日本的金融体系陷 入困境,银行面临巨额坏账的严重困扰,
金融丑闻不断爆出。金融体系的困境又拖 累了日本实体经济,整个 90 年代日本经济 都处于萧条之中。同时,东京作为国际金 融中心的地位不断下降
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 中心的意义
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 提高对本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吸引区域内 生产要素向所在城市流动,增强了所在城 市的经济金融实力
•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交易效率,促进分工 和区域经济的运行
• 辐射的经济效用
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 促进金融创新 • 区域金融中心具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竞
上海的借鉴
• 服务本土经济,联系中国实体经济,不能 操之过急
• 中国金融体制的配套改革 • 不能为建设金融中心而建设金融中心 • 经济过热时及时调整 • 应对压力
上海国际金融 中心的前景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势
• 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 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 国际环境
新加坡政府开始引进一些大的外国银行
✓ 1968 年 10 月 1 日,新加坡政府允许美洲银行新 加坡分行在银行内部设立一个亚洲货币经营单位 ,以欧洲货币市场同样的方式接受非居民的外国 货币存款,为非居民提供外汇交易以及资金借贷 等各项业务。
✓ 1968年还取消了亚洲美元市场的外汇管制。 ✓ 1972 年开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又取消了 20%的
对建立上海国际金 融中心的分析
概念
建立意义 建立条件
东京金 融中心
新加பைடு நூலகம்金 融中心
上海金融中 心建立前景
区域性 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集中、金 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 进、金融服务高效的融资枢纽。区域性金 融中心能够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和其它生产 要素,从而有力推动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的 经济发展。
90年代的金融改革
• 金融体制的弊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失误 (在 1987 年 2 月至 1989 年 5 月,日本实行 了超低的利率政策,直接导致市场货币量 供应过剩,同时政府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都市发展规 划,引发对土地的投资热潮。
• 管制的过度宽松,金融中心功能的丧失 • 外部因素
• 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势
• 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 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 了新的重要动力
• 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 范面临新的要求
• 新加坡金融体系从一个强调管制、注重风 险防范的市场,演变成以信息披露为本、 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离岸 金融市场也从分离型市场向一体型市场过 渡转型。
二、改革银行、基金业
• 积极推动基金管理业的发展 • 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
鼓励那些已经在新加坡的公司拓展它们的 业务。 • 为鼓励基金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推出两 项措施:一是降低准入门槛,二是开放国 内市场。
一、建立亚洲美元市场
质疑:
➢ 能否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 能否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 ➢ 能否完全同等的国民待遇 ➢ 能否合理的企业税制度 ➢ 能否一群高端且适应力强的专业人才
背景
当时西方跨国公司的投资重点开始向东南 亚转移,美国银行业为了规避美国政府限 制资金外流紧缩措施,正在策划在亚太地 区设立离岸金融中心。
• 1977 年 ACU 的利得税从 40%下调到 10%; • 1978 年 6 月 1 日全面开放外汇市场,取消外汇管制,以吸
引外资银行到新加坡设立 ACU,从事离岸金融业 • 1981 年,允许 ACU 通过货币互换安排获得新加坡元 • 1984年,亚洲第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
二、改革银行、基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