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一、想尽办法掌握学生心机,制定班规
制定一份对学生具有约束力的班规,我经常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家长中去,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洞察他们平时的爱好,缺点,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再围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规»,并在班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讲解,向学生讲明若违反班规不仅给班级抹黑,而且给自己前进道路凝聚更多的绊脚石。

让学生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前年我刚接手的一个班级,在走到班级里,我就发现纸屑到处都不得是,桌椅歪歪斜斜,整个班级像打过仗似的,于是我便对全班进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班级不卫生对大家健康、学习都是不利的,几经教育我还是发现收效甚微,于是我便暗访了很多学生,班委,成绩优秀的或纪律差的同学,大家反应在发现纸屑时大家都互相推诿,不予理睬,并形成不良“恶性”循环;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我决定在班级实行卫生责任制: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如果别人把纸屑扔在你座位上时,请你一定要他捡起来,如果有同学“懒帐”的话,由老师出面解决,不知谁扔的纸屑那自己要打扫;卫生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如果一星期学校五次评比有两次以上拿黄牌的,这一小组下周要重扫,如果五次都拿红牌的,这一小组可以在下一轮中免扫一次。

这办法果然奏效,从此以后我都能看到学生在一个整洁、干净的教室里学习。

二、抓“闪光点”,以“长”制“短”。

我们的学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问题再多的学生也有“闪光点”,经常逃课的同学或许在校运会为我们班级捧回了冠军,吵课的同学或许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不念书的同学或许能帮老师很好地贴好海报......我们何不让他们多表现这些优点,及时发现表扬,让他锁住这一种优越感,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

我班的姚其雄吵课、逃课、打架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新鲜,批评、写检讨一点都不见效,一天中午我到班上发现他又在说话,我要他将功补过,当几天的午休的纪律委员,我本以为他又会顶我几句,没想到他却高兴地答应了,由于他在班级中人缘好,个头大,在这几天的午休纪律中我班都拿“A”,而且他常在下午我上班时把午休有说话同学偷偷告诉了我,使我诧异地发现原来其雄同学还是个“宝”,我及时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发给他一张“积极分子”的奖状,使他更积极地做事。

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的纪律委员,也是年级的纪律委员,而且逃课打架现象几乎不再出现了,当然对这类学生的缺点并不就视而不见,不要批评,相反对其缺点应在私底下及时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使之明辨是非。

三、未雨绸缪,用“心”交流。

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事先有所预知,防微杜渐,不能总是等事后再去“灭火”,当消防队员。

我平时也经常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会结合自己的感受向学生进行教育。

如学生被盗、被抢、交通事故(特别骑摩托车)、用电不慎导致的火灾等,我便在班级里进行安全教育;校园中发生打架事件,我就会在班上宣传团结友爱的意义,同学能在一起或能相互认识是有缘分,要珍惜友情等。

四、给学生一个楼梯下,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

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或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教师处理事情时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变相体罚等,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

有一次我刚到教室,就发现有三名同学站着讲话,查明是他们听不懂某科教师的课,又讲话,被科任老师赶出课堂,这三人中有两人是经常被教师赶出来的,检讨书也写了几回,根本没用。

我本想大发一番脾气,臭骂他们一顿,后来想我得找点对他们有用且能接受的事让他们做,于是便与他们订下“君子之约”,期中考地理在书本某一范围内25题选择题要求要对20题以上,否则多错一题要抄一遍地理试卷。

他们都认为可以做到,便拼命地念起地理来,结果,期中考他们也都如愿以偿地通过我的考验,同时我借机鼓励他们更努力一点,其实他们各方面都能做得更好的,从他们自信的脸上,我发现给学生一个楼梯下,让他们用力所能及行动来弥补过失,在行动中找回自信,这样子比被骂得垂头丧弃强几百倍。

同时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有利于在学生面前树立更好的威望。

五、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措施
(一)多用理性,少用威权,个别谈话,以理服人。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持有宽容的态度,应该理性分析。

不要看见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就不能容忍,动不动就发脾气,指
责他。

有些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怪异或孤僻,我们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

最起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给学生留下阴影,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平气和地指出其利弊是非。

可以采用暗示诱导、侧面教育、个别谈话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的心扉,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真正接受我们的建议,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二)对不良行为的学生要以一分为二的眼光平等看待,挖掘潜能,引导发展。

有些教师片面地喜欢优生,对其缺点和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以包庇袒护;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却冷眼相看,这些都不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当学生存在不良行为时,我们要增加学生的自信力,改善学生的人生观,不要专责备他的过失。

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还要注意发现不良行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其实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智力、交际能力、文体比赛等方面可能胜过所谓的优生。

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便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

(三)跟踪观察,防止“旧病复发”。

有些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经教育之后可能暂时改过,但又很容易反复,这就需要教师跟踪观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奖惩分明,可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对彻底改过自新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采取“攻心术”,从心理上说服他、战胜他,让他明晓是非,真正从内心有改过的决心和毅力,只要有一点闪光之处就及时鼓励表扬,持之以恒,跟踪观察使其彻底改正。

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原因:
1、虚荣心理诱使。

学生人虽小,但自尊心还是很强的,如某位学生作业常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时间一长,他怕批评,也怕因此在学生中产生不好的名声,于是“爱面子”的心理诱使他去“借”别人的作业为自己装饰门面。

2、自卑心理作怪。

这类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对自己的作业准确性总持怀疑态度。

这样,抄袭别人的作业就成了他的一种心理依托。

3、学习兴趣缺乏。

这类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马马虎虎,为了交“差事”,就一“抄”了事。

4、先天智力不足。

有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作业难以与正常学生同步完成,有时教师因材施教不够,学生只得靠抄袭来追赶。

5、家庭因素误导。

有的家庭富裕,对学生放任自流,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有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好,无心过问孩子的学习等等。

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努力,作业无所谓、出错多,只得抄袭。

甚至有的学生花钱“雇”人做。

6、学生负担确实过于沉重。

由于学校评估体系的偏差,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

逼迫师生陷于题海战中,学生成了压榨成绩的机器。

个别教师不注重选题,一味地发给学生做作业,只重“量”不重“质”,导致学生因时间不够只能抄袭作业。

二、对抄袭现象的纠正方法
1、做好双方的工作。

从学生抄袭者和被抄者两头做工作,指导和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学习合作,是重要的改正方法。

作为教师,发现抄袭后,不能仅仅指责双方,而要讲出道理,尤其是要被抄者帮助时讲
出如何做的,应复习课本上哪一部分,不要相互照抄。

2、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采取当众指责学生的抄袭行为,或进行处罚、辱骂等不当方法,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敌意感,给教师以后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

3、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应以温和与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要像拉家常一样与学生交谈,找出抄袭的根源,向学生说明抄袭的不利之处,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指导他们去独立完成作业。

4、作业尽量当堂完成。

中学教学,在一般情况下,每堂课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但是作业量必须适中,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师的监督下独立思考完成。

当堂完成作业,这就避免了增加学生负担、课外抄袭作业的现象,同时能及时了解本堂内容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5、作业难易要有梯级。

每堂课的作业除了数量适中外,也要注意难易的幅度,既要有基础性的,又要有难度较大的综合运用。

当然,基础性题要相对多一些,这主要为了复习巩固,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的题目是起复习旧知识与所学新知识相结合的作用。

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产生相应的解答兴趣。

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由易到难进行加以选择,(可以规定哪些是必做的,哪些选做的)如此,既能防止抄袭。

又能调动广大同学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