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 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 2气体产生。

(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3)操作步骤和现象解释: (4)结论与讨论:① 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 装置中的石灰水_______,D 装置中的石灰水_________② 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步骤简答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 中放入绿色植物① 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 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C 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A 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⑤ A 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澄清2.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H2S)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2和水,把H2S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SO2+X +2H2O(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4)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H2SO4来吸收行吗?为什么?。

3.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NCl3)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鼻的气味弥漫厂区。

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的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这次事故,至少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紧急大疏散。

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1)文中所述氯气的三点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氯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

4.空腔果实内由于不发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气体可能与空气产生差异。

某同学选择了一个熟透的葫芦,按下列方案进行研究。

(1)如图①所示,收集葫芦中气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是用来测定葫芦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装置②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葫芦中有无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

为了解决鱼的呼吸问题,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⑴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⑵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克,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了224毫升氧气[氧气的密度1.43克/升]。

试计算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6.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请你按照以下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和装置图,完成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设计:[步骤1] 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步骤2]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色液体,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不需要加热,就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水;所以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氧气的密度于(选填“大”或“小”)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

[步骤3] 设计合理方案: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装置图的序号)[步骤4] 进行科学实验。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

[步骤5] 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描述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7.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从外至内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l秒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在火焰的最外端先被烧焦(如右图所示)。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如左图所示)。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8.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小强想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时植物是否会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这项探究中有若干个变量,这些变量是等(至少写出三个变量);(2)实验前要将整株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3)B瓶中放生石灰的作用是,A瓶中放清水的作用是;(4)小强严格按实验要求将从A、B瓶中摘下的叶片退色后摘上几滴碘水,结果两片叶片都没有变蓝色,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

改进的方法是。

巩固练习1.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来自空气。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在瓶Ⅱ中选用的试剂化学式为NaOH,其名称是,用以充分吸收来自空气中的CO2排除实验的干扰因素;而在瓶Ⅰ中选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Ca(OH)2],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某同学用右图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填“a 方向”、“b方向”或“0”)其原因是。

3.某学生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呼吸口ⅠⅡ然后装配成如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 (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所示。

(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2)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_________ _ 。

4.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研究某区域土壤的污染情况,小明同学选择了4个地方的土壤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土样的pH ,结果如下图所示,小明计划用环毛蚯蚓作为实验动物(环毛蚯蚓适于生活在弱酸性的环境中),研究上述土壤对动物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土壤的酸酸碱性考虑,你预测最不适合环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____________;(2)测量土样的pH ,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则土壤中的环毛蚯蚓将______________。

时间/小时 0 0.5 1.0 1.5 2.0 2.5 3.0 A 瓶(盛干燥铁丝) 0 0 0 0 0 0 0 B 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 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 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6.如下表所示,这是我国广东省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请看表回答:时期水土流失面积(×100米2)封山育林前1330封山育林后500封山后增减数—830封山后增减率(%) 一62(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_______________大量流失;(3)当地不少村实现了全村沼气化,使用沼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封山育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是;(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其中导管位于,负责运输,筛管位于,负责运输;(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C、水分是从下往上动的,越上就越浅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放在黑暗环境中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C、让红黑水的浓度稍大一些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8.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

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

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

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为主;(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