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章远期与期货的运用+习题
第4章远期与期货的运用+习题
N*=( h*QA)/QF
(注意所需期货的数量和期货合约的数量还不是一个概念, 一份期货合约包括规定单位的期货数量)
28
例: 某航空公司预计今后一个月需要购买200万加仑的飞机燃料 油,并决定用加热油期货来进行对冲。假定给出了15个连 续月份的飞机燃料油每加仑油价变化△S,以及相应月份用 于对冲的加热油期货价格变化△F。这里直接给出σS和σF的 估计值,分别为σS=0.0263,σF=0.0313,相关系数ρ=0.928。
期货价格
t1
t2
7
当即期价格的增长大于期货价格的增长时,基差会变大, 这被称为基差增强;当期货的价格增长大于即期价格的增 长时,基差会变小,这被称为基差减弱。(b=S-F)
即期价格
期货价格
t1
t2
8
为了检验基差风险的性质,定义以下变量:
S1——在t1时刻的即期价格; S2——在t2时刻的即期价格; F1——在t1时刻的期货价格; F2——在t2时刻的期货价格; b1——在t1时刻的基差; b2——在t2时刻的基差。
注意:基差风险会使对冲者的头寸得以改善或恶化。对于空 头对冲来说,如果基差意想不到的扩大,对冲者的头寸会有 所改善(收益增加) ;如果基差减少,头寸会恶化(收益减 少) 。
11
第三种情况:当对冲者面临风险的资产不同于对冲的合 约的标的资产,这时基差风险会更大。假设s*2为t2时刻期货 合约中标的资产的价格,S2是在t2时刻被对冲资产的价格。通 过对冲,投资者确保购买或出售资产的价格为: S2+F1-F2 上式可变形为: F1+( s*2 -F2)+(S2- s*2 )
9
首先考虑第一种情况,对冲者已知资产将在t2时刻卖出,并在 t1时刻持有期货空头。资产实现的价格为S2,期货的盈利为F1F2。那么这种对冲策略的最终收益为: S2+F1-F2=F1+b2 上例中,最终收益为2.2+0.1=2.3元。
F1已知,如果我们知道b2就可以构造完美的对冲。这时对冲风 险就和b2有关,此风险即基差风险。
21
结果:2007年10月持空头时合约的价格为68.2美元,平 仓时价格为67.4美元,因此盈利为每桶0.8美元;2008年3 月持空头时合约的价格为67美元,平仓时价格为66.5美元, 盈利为每桶0.5美元;2008年7月持空头时合约的价格为 66.3美元,平仓时价格为65.9美元,盈利每桶0.4美元。最 终的即期价格为66美元。
17
每日元按美分记得收入为: 7月的即期价格+期货上的收益=0.72+0.055=0.775 美分或 3月最后的期货价格+最后的基差=S2+F1-F2= F1+b2=0.78+(-0.005)=0.775美分 最终公司5000万日元的收益为: 0.775×50000000÷100=387500美元。(对比不套 保时,5000万乘以0.72等于360000美元)
22
日期
2007年10月 期货 2008年3月 期货 2008年7月 期货 即期价格
2007年4月
68.2
2007年9月
67.4 67
2008年2月
2008年6月
66.5 66.3 65.9 66
69
持有空头每桶盈利为:(68.2-67.4)+(67-66.5)+(66.365.9)=1.7
23
当价格的上升可能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的时候,选 择多头套期保值; 价格的下跌可能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的时候,选择 空头套期保值。
5
期货不完美的套期保值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基差风险(Basis Risk)
(二)数量风险(Quantity Risk)
6
所谓基差(Basis)是指特定时刻需要进行套期保值的现货 价格与用以进行套期保值的期货价格之差,可以表示为: 基差=被对冲资产的即期价格-用于对冲的期货合约的价格 如果被对冲的资产与期货合约的标的资产等同,在期货到 期时,基差为0。 即期价格
总的来看,套保者应选择具有足够流动性且与被套 期保值的现货资产高度相关的合约品种。 15
选择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往往可得的期货到期日与 套期保值到期时间会无法完全吻合。从总体来看,当对冲 的到期日与期货的交割月份之间的差距增大时,基差风险 也会增大。投资者通常会选择比所需的套期保值月份略晚 但尽量接近的期货品种 。
4
什么是完美的套期保值? 若远期(期货)的到期日、标的资产和交易金额等条 件的设定使得远期(期货)与现货都能恰好匹配,从 而能够完全消除价格风险时,我们称这种能够完全消 除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为“完美的套期保值”。
而不完美的套期保值 ,则是指那些无法完全消除价格 风险的套期保值 。通常不完美的套期保值是常态 。
25
一、最小方差对冲比率的计算
设:△S——对冲期内,即期价格S的变化; △F——对冲期内,期货价格F的变化;
σs——△S的标准差;
σF——△F的标准差; ρ——△S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 h*——使得对冲者头寸变化的方差达到极小的对冲比率。 证明: h*= ρ (σs / σF)
26
最佳对冲比率等于△S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乘以△S的标 准差与△F的标准差之间的比率。如下图,说明对冲者头 寸价值变化的方差与对冲比率之间的关系。
- 一般的操作原则是避免在期货到期的月份中持有期货头寸 , 因为到期月中期货价格常常出现异常波动,可能给套期保值者带来额 外的风险。 比如:某一资产期货的到期月分别为3、6、9、12月,对于在12、 1、2月到期的对冲,应选择3月的合约;对于3、4、5月到期的对冲, 应选择6月的合约。
16
例: 假定今天是3月1日,一个美国公司预期将在7月底收入 5000万日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日元期货具有3、6、9、 12月的交割月份。每份合约的交割数量为1250万日元。因 此这家公司在3月1日进入4份9月份日元期货空头。在7月 底收到日元时,公司对其期货合约平仓。假设日元期货在 3月1日的价格为每日元0.78美分,而当期货被平仓时的即 期价格和期货价格分别为0.72和0.725美分。 在期货合约上的盈利为每日元0.055美分(0.78-0.725)。 当合约被平仓时,基差为0.72-0.725=-0.005美分(b=S-F= 现货-期货)
这时, ( s*2 -F2)与(S2- s*2 )代表基差的两个组成部分。 当被对冲的资产与期货合约中的资产一致时,相应的基差为 s*2 -F2,而当两个资产不同时, S2- s*2 是由于两个资产差异 而带来的基差。
所以影响基差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冲时选用的期货合 约,包括标的资产和交割月份。
12
20
假设2007年4月一家公司将在2008年6月卖出100万桶原油, 并采用1.0的对冲比率来对冲风险。当前即期价格为69美元。 虽然每个月交割的合约都有交易,并且最长的交割期限长 达几年,我们假设只有最前面6个月的合约具有足够可以 满足公司要求的流动性。因此公司进入了100份2007年10 月合约的空头。在2007年9月,将对冲向后滚动到2008年3 月。在2008年2月,将对冲向前滚动到2008年7月。
13
在运用远期(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时候,需要考虑以 下四个问题: (1)选择何种远期(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2)选择远期(期货)合约的到期日; (3)选择远期(期货)的头寸方向,即多头还是空头;
(4)确定远期(期货)合约的交易数量。
14
合约的选择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在被套期保值的现货既有远期合约又有期货 合约交易的情况下,应选择远期还是期货;
1
2
运用远期(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就是指投资者 由于在现货市场已有一定头寸和风险暴露,因此运用 远期(期货)的相反头寸对冲已有风险的风险管理行 为。 运用远期(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主要有两种类型: -多头套期保值(Long Hedge) -空头套期保值(Short Hedge)。
3
(一)多头套期保值 多头套期保值也称买入套期保值,即通过进入远期或 期货市场的多头对现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担心价 格上涨的投资者会运用多头套期保值的策略,其主 要目的是锁定未来买入价格。 (P61案例4.1) (二)空头套期保值 空头套期保值也称卖出套期保值,即通过进入远期或 期货市场的空头对现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担心价 格下跌的投资者会运用空头套期保值的策略,其主 要目的是锁定未来卖出价格。 (案例4.2)
29
由此可得最优对冲比率 h*=ρ(σs /σF)=0.928×(0.0263÷0.0313)=0.78 市场上每份加热油期货合约为42000桶加热油,因此又有合 约数量为: N*=( h*QA)/QF=(0.78×2000000)÷42000=37.14 近似到最近整数,实际对冲合约数量为37。
24
前面的例子中,用于对冲的期货的标的资产等同于被对冲 的资产。 当用于对冲的期货的标的资产不同于被对冲的资产时 就会出现交叉对冲。 比如,航空公司对飞机燃料油的未来价格担忧,但没有燃 料油的期货,它也许会用加热油期货合约来对冲。 对冲比率(hedge radio)是指持有期货合约的头寸大小与资 产风险暴露数量大小的比率(换句话说:1单位现货要用多少单 位期货来对冲)。当期货的标的资产与被对冲的资产一样时, 选取的对冲比率就是1(上述日元合约就是正好4份)。但当采 用交叉对冲时,对冲比率为1时不一定最优。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应该是:能够最有效、最大程度的消除被对冲对象价格变动风 险。即,对冲者采用的对冲比率应使得被对冲对象的价格变化 方差达到极小值(风险最小)
假定套期保值(对冲)在t1时刻设定,在t2时刻平仓。我们假 定在现货及期货在对冲刚设定时的价格为2.5元和2.2元。对冲 平仓时价格分别为2元和1.9元。即: S1=2.5, F1 =2.2,S2=2及F2=1.9。由基差定义: b1= S1-F1 b2= S2-F2 得出: b1= 0.3,b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