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题一、填空题(看语文课标)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______________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学习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注重 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注重知识和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体发展。
3.阅读教学是学生、__________、________、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生字主要是通过集中识字和________两种形式来教学。
6.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________ 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_______的紧密结合。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与人文性的统一。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_______、________。
9.习作教学要鼓励自由表达和____________。
鼓励写______________。
加强________________,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______________。
10.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_______字。
11. 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_______字。
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1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5.“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这是语文教育家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论点。
二、判断题(看语文课标、教材)1.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直接灌输的。
()2.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教学目标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4.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在语文课上,多媒体课件使用得越多越好。
()6.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7.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8.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观点的著名教育家是张志公。
()9.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的人,不是教学资源。
()10.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写少认。
()11. 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苦思冥想”。
()12.生字“燕”和“茎”的教学难点都是字义。
()13.评价有感情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14.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个人阅读来代替集体讨论。
()15.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突出重点,导读结合,渗透读书方法。
()16.一次口语交际的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在互动中练习听说,总结讲评三阶段,其中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中心环节。
()17.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18.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1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5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20.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2.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字义教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领会字义常用的方法有:①直观法。
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多媒体演示或动作、表情、形象化的语言等来解释字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具体感知某一事物,建立词的概念。
②联系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启发他们理解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字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将字、词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意会、领悟其含义。
③查字典或词典法。
这是独立理解词义常用的方法。
许多词在字(词)典中有多个义项,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选准义项。
④比较法。
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⑤运用法。
通过组词、造句等实际运用,使学生在词句中理解字、词的含义⑥构字法。
引导学生从汉字的结构方式上理解字义。
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能较容易揭示字理的汉字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4.试谈谈阅读教学如何做到“以读为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强调的是学生的读,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①以读为本,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②以读为本,就是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阅读。
在课堂上要安排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
③以读为本还要变换形式,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共读等多种方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方法与理解课文内容和领悟表达形式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5.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应作为重点教学?①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并不难懂,但含义深刻。
这些句子意在言外,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②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
③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
要帮助学生分清它的主干和枝叶。
④生动形象的句子。
有的句子选词用语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有的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也应着重教学。
⑤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
如,提纲挈领的总起句、收束全段的小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都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有重要的作用。
6.培养学生的语感,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朗读法、比较法、联想法7.举例说明怎样选择和确定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8.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哪些?(1)示范、观察和模仿法。
教师为学生作出典型示范发音。
儿童通过耳听、眼看,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舌位,听清字母的声音,然后模仿教师发音的口形、舌位,感受发音特点,练习发音。
(2)引导法。
引导法是利用儿童已掌握的声母、韵母或音节的发音,帮助学习难发音的声母、韵母或声调。
如教学eng的发音,可让学生先复习ang的发音,接着说说ang的发音特点,再来学习eng这个难发的后鼻音,就比较容易些。
(3)比较法。
即把两个或几个发音或字形相似的声母或韵母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
采用比较法,有助于儿童掌握和记忆音相近、形相似的字母各自的特点。
(4)演示法。
指教师运用手势、教具作必要的演示,表示发音部位的动作或发音特点。
(5)夸张法。
教师教学声母、韵母的发音或声调时,为了强调发音特点,可以对发音作适当夸张。
(6)歌诀法。
儿童学习拼音,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
生动形象的儿歌、顺口溜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拼音字母,理解拼音。
9.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识记字形的基本方法有:①笔画分析法。
教独体字多采用笔画分析法,教给学生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记忆字形。
②部件分析法。
借助偏旁部首和学过的独体字分析字形结构,记忆字形的方法。
③造字分析法。
即利用汉字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造字规律、分析记忆字形。
④形近字比较法。
形近字有的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有的形状相似而笔画有区别;有的音近形也近,有的音异形近,教学时应针对具体情况作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结构上的异同点,并结合词义加以区别。
⑤口诀字谜法。
通过编顺口溜、字谜、歌诀、做识字游戏等记忆字形。
10.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句子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句意。
理解句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从抓关键词语入手;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从时代背景入手;抓主干法。
1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点有哪些?评价的要点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在活动中学生能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跨领域学习的程度;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否充分。
12.简述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
13.谈谈你对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一观点的理解。
14.简述习作讲评的主要方法。
15.结合你听过的语文教学录像课或在小学现场的听课或在小学上的体验课,简述你的教学反思。
16.你觉得作为未来语文教师,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素养和能力?17. 简述识字教学的四个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突然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
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x9=(27) 4x9=(36)5x9=(45) 6x9=(54)7x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问题:这位老师的评价,你认为传递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