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超声精品PPT课件

介入超声精品PPT课件

优点:实时显示、灵敏性高、引导准确、 无X线损伤、无需造影剂、操作简便、费用低 廉等。
定义
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
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主要 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 穿刺活检、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 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达到与外科手 术相媲美的效果。此外,术中超声和内镜超声 将探头置入体内,用以完成各种特殊的诊断和 治疗。
1·囊肿、脓肿、积液 2·胆系疾病 3·肿瘤治疗 4·腔内超声 5·宫内胎儿处理 6·术中超声
应用范围
穿刺抽吸、置管引流、药物注射、脓 肿冲洗
胆道置管引流、胆囊置管引流及溶石、 排石
药物注射、同位素颗粒植入、微波天 线瘤内注射
某些含液病变穿刺抽吸治疗、穿刺抽 吸取卵
胎儿输血、多胎妊娠的处理、胎儿治 疗性穿刺引流术
介入性超声内容
诊断
1·超声引导经皮穿刺
2·体腔内超声 3·宫内胎儿诊断 4·术中超声
应用范围
细胞学、组织学活检、抽吸 物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 X线造影
腔内超声诊断、针吸活检、 针刺抽吸物活检
羊水生化、遗传物检查、绒 毛活检
超声扫描、针吸活检、抽吸 物化验
介入性超声内容
治疗
术中监护、液性病变抽吸引流、胆道 造瘘、扩张脑室置管内引流术
细针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在临床上不仅适用于各种液体
的引流,近20年的经验证实超声引导对肝胆胰脾肾胸 肺、腹腔、腹膜后以及乳腺、甲状腺、软组织等的占
位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有效方法。
该项技术的主要特点:1.采用实时超声或彩超引导,方 向性好,易避开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穿刺过程中能监
一·超声仪及穿刺探头 二·穿刺针及引导针 三·穿刺物品准备及探头针具消毒
一·超声仪及穿刺探头
一·.超声仪:目前常用的高分辨率超声仪为引导穿刺的理想仪器,可监视 操作过程,直观性好,定位准确,能实时显示脏器、血管、肿块的位置 以及穿刺移动过程和针尖的准确位置,彩超仪可观察穿刺途径的血流状 况,便于避开较粗大血管,从而更安全引导穿刺。
简史
一·超声引导穿刺
1961年Berlyne用A型超声探伤仪和普通探 头在肾病患者尸体上肾脏定位和穿刺研究; 1967年Joyner等用A型和M型对常规穿刺引流失 败的胸腔积液定位成功;1972年Holm和 Goldberg成功研制出带有中心孔的穿刺探头, 并用于B型超声,清晰显示病灶和穿刺针尖, 这是临床超声引导穿刺术开端的标志。之后, 相继出现肝肿瘤活检、肾活检、羊膜腔穿刺以 及膀胱、甲状腺、胰腺、前列腺、心包腔、胸 腔等的临床应用,还有囊肿、脓肿、胰腺假性 囊肿的穿刺引流及经皮肝门静脉造影、胆管穿 刺等的广泛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视针尖的位置,引导装置较精确,故定位准确,取材
可靠。2.采用带针芯的细长针,针尖锋利,针管韧而有弹 性,对脏器组织易穿透,损伤小。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选择正确的穿刺
途径,穿刺取材方法适宜,就能减少损伤而达到无严
重并发症。据统计,细针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可达89- 98%,诊断率达86-94%。
穿刺用具选择
介入超声
第一部分
总论
前言
20世纪70年代,各种影像技术和介入性方 法的迅速发展使得临床医学发生了重大变革。 现代影像技术奠定了介入方法的基础,介入方 法则把影像诊断推进到组织病理的高度。
1983--哥本哈根世界介人性超声学术会议 被正式确定介人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
简史
三·腔内超声 1964年Watanabe用旋转式直肠探头探查前列腺
成功; 1974年Holm和Nothered首创经尿道膀胱检查; 1981年日本发展内窥镜(胃镜)超声技术; 1983年Natori创用线阵式食道探头探查食道肿
瘤,1986年Martin报道食道超声心脏应用; 近年来,阴道超声迅速发展。
简史
二·术中超声: 1961年Schlegel应用A型超声探查肾脏不显影结
石;
70年代末80年代初,B型超声发展和小高频探 头研制成功;
1980年Lane和Sigel将B型超声用于肝胆外科及 胰腺外科;
1982年Knake和Lange应用术中超声进行脑肿瘤 定位;
1984年Montalvo报道术中超声对脊髓外伤修复 有重要监护作用。
1983年周永昌等开展多种器官的超声引导下穿刺; 1985年陈敏华报道普通超声加水囊术中对脑内肿瘤定位;赵玉华
报道肝占位病变术中探查;
1986年王金锐等报道超声引导肾穿刺抽吸造影及经皮肾造瘘术; 袁补全等报道腹腔脓肿穿刺抽吸及置管引流;
之后,相继有肺、胸腔、胃肠、前列腺、妇产科等以及腔内、术 中的广泛应用
我国简史
1962年,陈公白、潘永辉用A型超声和侧射型脑针式探头经颅骨 钻孔脑内超声探查;
1980年李阐道研制A型超声有孔穿刺探头及“C”型穿刺探头,在 羊膜腔注药引产应用中成功;
1982年董宝玮、陈敏华等多次报道B型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在 肝、胆、胰及其他腹部脏器的应用价值;许炎生报道B型超声引 导肝胆管穿刺造影和引流获得满意效果;
二·穿刺探头:a.机械扇型扫描探头:显像方式呈扇型,最大夹角达90度, 探头小而灵活,进针方向与超声扫描线呈一角度,故针尖显示良好,穿 刺准确性高。近场角度小,易刺中近距离目标,远场角度大,有利于对 肝穹隆部取材,是较理想的穿刺探头。但此型探头无动态聚焦,图像欠 清、欠稳定。b.电子相控阵扫描探头、小凸阵扫描探头:体积较其他类 型探头小,可以作扇型扫描或聚焦声束扫描,除具有扇型扫描探头的优 点外,其图像质量更高,操作方便、灵活。c.凸阵扫描探头:扇面最大角 度可达98度,对于浅表部位的穿刺,更优于扇型及相控阵探头。d.线性 扫描探头:具有动态聚焦,成像更清晰,显像方式呈长方形,探头较其 他类型大,穿刺时便于把握,稳定性好。缺点是探头底面较宽,灵活性 差,其引导方向多为中央型。面前常用于肺表面小肿瘤的穿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