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Na131I 150℃ 1h
HO
131I
131I-6
-胆固醇
33
(二) 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技术 标记原理:
Na125I
氧化剂 Ch-T,H2O2
125I
HO
CH2CHCOOH NH2
+ 125I2
HO
CH2CHCOOH NH2
125I-碘代酪氨酸
34
125I
NH2 CH2CHCOOH CH2CHCOOH NH2
同位素交换法 化学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 络合物/螯合物生成法
23
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制备的基本方法
1、同位素交换法
放射性核素与要标记的化合物中同一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相互交
换来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适宜于稀有、结构复杂的有机化
合物的标记。
缺点:无进行定位标记,且有机化合物主链上的原子无法标记,
5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5S 35S
32P 32P
DNA是遗传物质!
子代 蛋白质外壳无 放射性,DNA 上有放射性! 分离蛋白质外 壳及DNA内核, 并测量放射性
6
为什么要用核素作为示踪剂?
一般非放射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无法区别哪些是外来的?哪
些是原有的物质?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发生代谢转化、分解,无法再找到它
非定位标记:分为均匀标记和全标记。
均匀标记:指放射性原子均匀地分布于分子中,以“U”表示。
如用14CO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制得的14C-葡萄糖其中分子六个碳原 子从统计学上看被均匀标记上14C,故可写成14C-葡萄糖(U)或u14C-葡萄糖。
全标记: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随机地无严格定位地分布于被
标记化合物分子结构上,以“G”表示。如G-3H-胆固醇,标记分 子中的所有氢原子都可被取代,但机率各不相同。
术和ARG,成功地进行了DNA 序列测定。
示踪实验之父
32P、131I、14C、3H先后被用于医学实验研究
RNA-DNA逆转录、遗传的三联密码、细胞周期、微量物 质测量等均离不开示踪技术。
3
Introduction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
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7MBq (10μL) 30μL
室温
蛋白质 乳过氧化物酶 H2O2 ⑵ ⑶ ⑷ ⑸
5μg(10μL) 25ng(10μL) 200ng (10μL)
7min
H2 O2 200ng (10μL) 室温7min H2O2 200ng (10μL) 室温7min 巯基乙醇(10mmol/L)0.5mL(中止反应) 加入NaI载体溶液, 用SephadexG50柱层析分离纯 化 125I-蛋白质
125I
HN N
N
125I-碘代组氨酸
125I-碘代色氨酸
35
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常用方法
36
37
1. 氯胺T 法
Cl SO2N Na
CH3
+
2Na125I
+ 2H2O
温和氧化剂
CH3
SO2NH
+
125I
2
+
NaCl
+
2NaOH
38
⑴反应液组成: Na125I 蛋白质 74MBq(10μL) 5μg(10μL) 室温 1~3min
(2)联接: 分离上述苯液,移入试管,用N2气吹干后加入: 蛋白质 10μg 室温10~30 min PB(pH8) 50μL 甘氨酸(0.2mol) 500μL 0℃, 5 min (3)上柱分离纯化125I-标记蛋白质
51
优点
二部操作,避免蛋白质变性
缺点 标记率低 蛋白质接上琥珀亚胺酯,分子较大,影响活性
C-3H 不如 C-C 牢固 ,易脱落
标记化合物不稳定
(2) 制备:
同位素交换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
30
三、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核素 √ 123I 124 I √ 125I 127 I 129 I √ 131I 132 I 半衰期 射线 生产核反应 121 123 13 小时 E C Sb(α ,2n) I 121 124 4.2 天 E C,β Sb(α ,n) I 124 125 60 天 E C Xe(n,γ ) Xe 稳定 7 1.9×10 年 β ,γ 裂变产物 130 131 8.04 天 β ,γ Te(n,γ ) Te 132 2.3 小时 β ,γ Te 的子体
定位标记:指标记原子标记在化合物的指定位置上,以符号
“S”表示。例如1(S)-14C-醋酸、2(S)-14C-醋酸,前者表示14C标 记在醋酸羧基碳上,即CH3-14COOH,后者则标记在甲基碳上
,即14CH3-COOH,两者所能示踪的基团不同,制备二者的合
成路线也完全不同。
16
三、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37MBq (10μL) 30μL 室温 5μg(10μL) 4~20min 25ng(10μL) 10ng (10μL) 5μL
(2) 0.1% 叠氮钠 100μL 中止反应
(3) 用Sephadex柱层析分离纯化
46
4、
4. 固相氧化法
固相酶法: 将乳过氧化物酶等交联在琼脂糖凝胶上
氯甘脲法:
( Iodogen )
17
18
四、双标记与多标记
19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20
一、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结合牢固、稳定性好;
有合适的半衰期;
射线容易测量;
其它:操作、价格、防护。
21
二、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要考虑的因素
放射性核素的获取及其价格;
标记物的稳定性;
微量操作技术;
进行冷试验。
22
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制备的基本方法
13
二、同位素标记与非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指化合物中的某一稳定核素被其放射性同
位素置换的方法。如用3H取代化合物分子中的1H。
非同位素标记:采用并非原化合物所含元素的放射性核
素进行标记的方法。如蛋白质用131I或125I标记,所得标记 物与原来化合物不完全相同。
14
15
三、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Cl N
O N Cl
1,3,4,6-四氯 3a,6a-双苯基甘脲
Cl N N Cl
O
固相氧化剂(温和)
47
⑴ 1mg 氯甘脲 溶于25mL二氯甲烷,取50μL加入3mL试
管中,用N2气吹干,在试管底部形成 氯甘脲薄膜
- 20℃条件下可保存半年 (2)试管中加入: Na125I 缓 冲液(pH7.4) 蛋白质 (3)取出反应液,上柱分离纯化 (Iodogen管) 37MBq (10μL) 30μL 室温 5μg(10μL) 3min
性活度。以Bq/L或Bq/ml等表示。
2.放射化学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
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要求
放化纯度要达到95%以上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 度)×100%
3. 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质量(摩尔、容积)物质所含放射性的多少, 后者常称为放射性浓度。 单位:MBq/mg、GBq/mg、TBq/g或MBq/mmol、 GBq/mmol、MBq/ml。
43
注意事项:
1. 乳过氧化物酶使用前新鲜配制 2. H2O2保持低浓度:< 0.1mmol/L
3. 酶的浓度↑,标记率↑
酶的用量 < 1% 标记蛋白
↓酶自身碘化而引入的放化杂质
44
3.双酶标记法 标记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
H2 O2
乳过氧化物酶 O2(新生氧) Na125I
125I
2
45
⑴反应液: Na125I 缓 冲液(pH7.0) 蛋白质 乳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0.5%)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Radionuclide Labelled Compouds 金 齐 力
1
示踪技术
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无线电发射器 示踪物
放射性核素
酶 荧光素
2
1923年, G.Hevesy首次通过测定放射性铅的射线来
观察其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
1952年 Hershey 32P、35S →DNA是遗传物质; 1959年 Berson、Yalow →RIA; 1958年 Meselson、Stahl →DNA半保留复制; 1977 年,Frederick Sanger 等采用放射性标记技

98.89% 1.108% 5730 年 2.40 秒 β β
14
N(n,p)14C 14 C(d,p)15C
(2) 制备: 同位素交换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
29
二、氚(3H)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1) 核素特点:

低毒性
人工放射性核素中能量最低
T1/2 =12.33年
βEmax=18.4 keV
到化合物分子上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对标记化合物的活性影响较大。
27
第三节
几种常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28
一、14C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1) 核素特点:
核素 10 C 11 C 12 C 13 C 14 C 15 C 半衰期 19.51 秒 20.34 分 射线 β+ β+ 生产核反应 10 B(p,n)10C 11 B(p,n)11C 天然丰度
125
I
1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