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长之道——养心健脾
夏季属火,暑邪当令,天气炎热,暑气迫人,人体阳热偏盛,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其性升散,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
人体脾胃此时也趋于减弱,食欲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征。
古人还认为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令。
湿属于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
每当梅雨季节,湿邪充斥,人体脾胃最易受湿邪所伤。
一、夏季养心四法
一年四季中,因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
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
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
1、静养心
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
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如何才能做到心静?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
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第二,多闭目养神。
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
第三,多静坐。
因为静则神安,哪怕五分钟都会见效。
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
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2、慢养心
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一个坏了还有一个。
肝脏、肺脏也都有两叶,唯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同时因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慢养心要讲究不能累心。
因为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频率降低,心脏才能得到休息,方利夏季养生。
3、低温养心
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还要躲避高温。
中医认为,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
加之夏天温度高、出汗过多,不仅易导致心脑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心要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
但因夏天又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出汗过多时,可喝一点淡盐水缓解。
4、食养心
夏天宜多吃养心安神之品。
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
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
除此,夏天不妨吃点“苦”。
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豆等。
二、夏季健脾四法
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
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
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1、醒脾法
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
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
还可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2、护脾法
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煮食,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3、健脾法
老年人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4、温脾法
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
脾胃食养在我国相传已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而化气与成形是由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得到营养。
因此,食养的关键是保护脾胃。
保护脾胃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定注意饮食。
做到一日三餐安排的恰当。
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摄入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二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注意饮食的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宜食温、熟、软的食物,勿食或少食生冷,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