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运资金管理 (2)

营运资金管理 (2)

国美电器公司的营运资金战略班级:08级财务管理2班姓名:郝倩学号:2008134092 摘要本文对国美电器的营运资金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营运资金各指标与苏宁电器进行比较,总结出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希望对整个家电零售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美电器营运资金周转率一、前言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国美电器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对国美电器的营运资金进行分析,本文所选的比较对象为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分析的依据为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2004、2005、2006、2007、2008连续五年的年末数据。

零售业是个竞争激烈且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由上表(数据由表1计算所得)可知,国美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基本上保持在70%左右,04、05年都高达90%以上。

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虽说呈下降趋势,但除08年以外都在40%以上;其次是存货,每年所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都在20%左右,其中05年最高为29.1%。

对于家电零售企业,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低是合理的。

所以,对于家电连锁销售企业应把管理重点放在货币资金和存货上面。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周转速度。

一般说来,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营运能力越强,反之,营运能力就越差。

周转速度的快慢通常由周转次数的多少与周转期长短来体现。

与营运资金有关的周转数据如表2。

(一)存货周转速度分析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差。

从以上图表和数据可以看出,苏宁的存货周转率高于国美的,说明苏宁在存货管理方面优于国美,国美应加强存货管理。

因此,建立相应的经济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尽量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节约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获利水平的重要保证。

(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应收账款天数越低,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越强,因而正常经营也越顺畅,企业盈利能力也越强。

从以上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苏宁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国美,周转天数也高于国美,尤其05年,与国美的差距更大,说明苏宁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不如国美。

国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维持在500左右,远远高于苏宁,平均为苏宁的二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维持在0.6天左右,远远短于苏宁,这方面可以说是国美的核心竞争力。

(三)货币资金周转分析为了反应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能力或者说货币资金产生现金的能力,本文从货币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去分析:货币资金占销售收入比重=货币资金/销售收入从上面的平均数据可看,国美取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需要0.27元的货币资金,而苏宁取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仅要0.09元的货币资金,其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比国美电器高出三倍。

从各年数据可以看出苏宁的货币利用率远远高于国美。

但是过低的货币资金存储会发生现金短缺现象,给公司带来危机。

二、国美与苏宁比较表1国美、苏宁财务报表数据单位:亿元国美电器苏宁电器2007年2006年2005年2007年2006年2005年营业收入425247180402262169毛利率9.6%9.5%8.9%14%10%9.7%其他业务收入167%117%85%113%166%占利润总额%利息收支净额+2.3+0.6+0.7+0.9+0.2+0.06净利润11.79.4 4.98158 3.5货币资金129894274.633.47应收与预付款23141311.311.19.8存货53.848.827.245.53420流动资产223155841368138.6银行借款37.30 1.4 2.760.8应付款15513968.5974927.7流动负债162150751145531总资产29821293.71628843.3有息负债率1% 3.4%00.8%3% 1.8%资产负债率65%75%80%70%63%71%上述两家民营上市企业的报表数据是趋势的、动态的,我们很容易从中归纳出相对固化的“五高五低”并存的奇异现象,即:流动比率高、净现金需求负;应付款应付票据高、银行借款低;资产负债率高、有息负债率低;利息收入高、利息支出低;其他业务收入高、毛利率较低。

这种报表结构与数据特征是公司盈利模式、资金营运方式使然:通过收取供应商巨额的进场费、广告费、促销费、租赁费等形成的“其他业务收入”,不仅致使“其他业务利润/税前利润”均超过100%、造成主营利润不“主”,也使供应商以“预收款”等方式为公司提供了免费的现金来源。

当然两家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延迟支付给供应商的“应付款”和“应付票据”,正是应付未付款长期的现金沉淀使得公司获得了稳定的正的“利息收支差额”,同时也构成利润总额的重要支撑之一。

这种流动性运作方式和财务指标安排既挑战着传统的财务判断结论,又扬弃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思维路径。

表2国美和苏宁有关流动性比率数值国美电器苏宁电器2007年2006年2005年2007年2006年2005年流动比率 1.38 1.03 1.12 1.19 1.47 1.25营运资本(亿元)615922267.6营运资本占总资产20.5% 2.3%9.6%13.6%29.5%17.6%速动比率 1.040.70.760.790.850.6现金比率0.790.590.560.650.60.23 以传统的、僵化的、单一的财务比率分析以及标准判断,除了现金比率较为乐观或稳健外,这两家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比率的数值理论上均处于高风险境地。

显然这样的结论就个案而言十分偏颇,过于武断和片面。

高营运资本或2倍流动比率要求,只是在形式上通过较多的流动资产堆积构筑财务风险防火墙,其实质上的偿债能力完全取决于现金储备、流动资产质量、资金周转速度以及流动负债的债务弹性等。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流动性比率要求还屏蔽了公司通过加速资金周转、调整资产结构、优化短期融资方式以获取额外财务收益的可能性。

这些年不少国内外公司都奉行“零营运资本”财务策略就是这种财务创新的体现。

很显然“零营运资本”并非不顾风险去获取财务收益,而是通过提高运营质量、资金周转速度达到既抵御风险又改善效率的双丰收。

表3国美、苏宁净现金需求单位:亿元国美电器苏宁电器2007年2006年2005年2007年2006年2005年净现金需求-78.2-76.2-28.3-40.2-3.9+2.6上述“净现金需求”为负数,表明公司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超过公司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上被“客户”占用的资金,也就是善于利用供应商在货款结算上的商业信用政策,用别人的钱经营自己的事业。

与净现金需求相近的另一个财务概念是现金周转期,周转期越长企业短期筹资需求量越多,可以帮助分析企业营运资本的形成。

现金周转期的计算公式如下:现金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表4国美、苏宁现金周转期单位:天国美电器苏宁电器2007年2006年2005年2007年2006年2005年应收账款周转期162018101515存货周转期496243434433经营周期658261535948应付款周转期140170112786344现金周转期-75-88-51-25-4+4 可见,这两家公司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时间也越来越长。

以国美为例,近80亿元资金被沉淀75天,财务潜在收益十分诱人。

但这种诱人的“负现金需求”和“负现金周转期”财务现象并非连锁商业经营企业独有,像电脑生产经营商戴尔(DELL)公司、我国一些房地产公司、资源性生产经营企业,还有美的、格力等公司都有类似的财务表现。

无论何种行业或者哪类公司只要有很强的利用供应商或者顾客资金资源的能力,于是就很容易出现“负现金需求”和“负现金周转期”。

当然,这种财务数据隐含的高风险(易招供应商挤兑)可能是公司财务上惟一的、但是绝对致命的风险,也就特别需要多样性、组合化的风险防范策略。

表5国美、苏宁现金运营风险单位:天2007年2006年2005年2007年2006年2005年流动资产周转期162177128998361扣减货币资金后的流动资产周转期698060505548存货周转期496243434433 单纯从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判断似乎这是两家制造类企业,而不应该是贸易型连锁企业(比如美的电器近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80天,存货周转天数60天左右)。

上述周转天数显示,2006年、2007年两家公司运营效率都比2005年的表现要差,尤其是国美的经营效率指标令人担忧。

这些年两家的开店数量扩张、地域延伸、收入规模成倍增长,但并没有与之相应的效率提升,规模与效率、效益之间是失衡的,这可是公司潜在最大风险。

资金周转速度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营业收入(成本)规模;另一个是资金占用规模。

显然国美和苏宁的速度滞缓是资金占用规模增长大大超过了成倍的收入增长所致,需从改善物流配送、采购库存管理等业务运营入手,持续改进经营效率,以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三、营运资金战略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影响(一)营运资金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事前先垫支的资金延经营活动各环节(资金形态)依次经过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债权资金——货币资金,但由成品资金债权资金回归到货币资金是企业个体劳动成果转化为社会商品的过程,需视竞争状况而定,待销售实现,其产生的现金流入才能使企业完成财务补偿,然而对任何企业来说,事前的资金管理不可能准确无误,营运资金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复杂分散、且具有潜伏性和累计性,在变化万端的竞争环境中,非常考量企业的整体协调性与抗风险能力。

同时,企业存续期内营运资金的需要量波动频繁,企业不可能永远持有充足的资金量,加之外界偶发因素影响,营运资金风险的存在有着其显著的客观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时候则是由于管理原因导致了营运资金风险或风险的恶化:1.企业经营目标与其财务能力不协调。

出于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渴求,一些企业往往热衷于做大做强,在看到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特别是行业资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时,容易产生激进甚至是冒进行为:一则是长期投资过快过大,挤占营运资金,造成原有经营规模资金吃紧,新上投资项目产生现金流需要一段时间或还未知,这样以来资产流动性大大减弱;二则是赊销策略粗放宽泛,为开辟市场、做销售业绩而放松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造成资金被占用、坏账损失加大。

2.营运资金管理的短视性、被动性及习惯上的静态管理经验。

营运资金从会计资料上看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即营运资金净额),流动资产是其资金占用形态、流动负债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但这并不表示营运资金只有短期资金融通、营运资金的管理也并不只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运作。

相关主题